本报济宁讯(记者 胡碧源 刘菲)近日,济宁高新区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新闻发布会举行。发布会向与会媒体代表介绍了高新区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2023年以来,在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在市残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济宁高新区聚焦残疾人所急所盼,聚力扶残助残,不断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全区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突出工作实效,高质量完成民生实事项目。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两项工作纳入2023年全区民生实事。按照“一户一策”原则,重点解决残疾人“出门难”“洗澡难”“如厕难”,2023年6月底完成61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任务。
突出关爱服务,扶残助残更加均等便捷。加强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规范化。2023年8月将济宁高新区圣德康复医疗康复中心、济宁高新区徕克堡幼稚园纳入残疾儿童康复定点机构,就近为辖区内残疾儿童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康复训练服务。济宁高新区圣德康复医疗中心设立100万元爱心基金全部用于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运营规范化。在全区5个街道“如康家园”推行“3+N”运营模式,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助残帮扶、文体娱乐、日间照料、居家托养、康复服务等服务活动,开发适合残疾人辅助性就业项目,规范各街道“如康家园”档案管理工作,为28名残疾人开展了托养服务。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证效率,做好残疾人证“跨省通办”、入户评定、集中下乡开展残疾评定工作,残疾人证办理群众满意率不断提升。2023年9月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全区4919名持证残疾人的基本信息和服务需求变化情况指标进行了全面详实调查登记,各项数据准确无误、符合逻辑,为推动落实残疾人保障政策,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提升残疾人组织综合服务能力提供了科学决策。向困难残疾人、重度残疾人分别发放生活补贴、护理补贴;开展残疾人教育助学活动;实施“阳光家园计划”;鼓励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突出共识共为,扶残助残氛围更浓厚。加强残疾人阵地建设,新建“残疾预防主题公园”;举办“残疾预防日”“全国助残日”等各类活动,发放宣传资料并制作惠残政策“微视频”;开展助残募捐和公益活动;组队参加全市第一届残疾人田径锦标赛,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在全社会营造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济宁高新区将始终坚持促发展、惠民生,锚定“走在前、开新局”,重点抓好残疾人康复救助、教育就业、权益保障、公共服务等工作,不断提升广大残疾人满意度,推进残疾人工作持续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