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薛坤 曹俐 通讯员 姜凤霞 马朋
为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创城工作任务,济宁高新区各相关部门紧扣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聚焦聚力、攻坚克难、快速推进,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以赴打赢创城攻坚战。
洸河街道对道路沿街、小区内门面房前井箅子进行了集中清理;为辖区 10 处公厕分别配备男女两名保洁员并配齐配套设施,做好动态保洁;印制了《养犬登记办理流程》《致辖区养犬居民一封信》等宣传单页 10000 余份,通过张贴、散发、入户等方式,深入宣传文明养犬条例,做到全覆盖;对 11 条街管道路进行全面徒步巡查,确保路灯亮灯率达到 100%;各社区组织开展模拟入户测评,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严格按照规定期限,完成 50 余处小区破损垃圾桶更换和重点部位 225 个垃圾桶存放点规范设置工作;完成各社区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区划线工作,做到标准、规范、清晰;全面排查各类公益广告展板,维修更换破损、老旧、过时展板 1000 余块,使展板类别齐全、样式美观。
接庄街道重点围绕基础设施、环境卫生、秩序、氛围四条线,安排部署当前创城工作任务。依托“街道—社区—网格”三级管理模式,积极发挥社区干部、网格员监督作用,对乱扔烟头、乱吐痰等不文明行为及时提醒、坚决制止,确保分工区域内的市容环境质量;物业公司加密人员、加频次数,确保人员和设备的调配;交警、交通、公安、综合执法等部门,加大对重点路段、重点部位的巡查和管控力度,确保机动车辆、非机动车辆有序合理停放。坚持问题导向,对卫生清理不到位、不标准的地方,通过留存拍照、前后对比的方式,采取曝光式整改,下达督办单,及时反馈人员到位、工作落实等情况,对行动迟缓造成不良影响的情况启动约谈、谈话程序。
高新区济东小学按照“路长制+网格+志愿者”的工作机制,构筑“共治共建共享”治理新格局,同心同力共创全国文明城市。从6月份开始,教师志愿者积极走上街头,走进社区,清理道路垃圾、清扫卫生死角,用实际行动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生态环境分局党组成员带头走访入户,共走访 4 次,出动 32 人次开展文明进万家宣传活动。组织人员轮流对责任网格和路长制 2 个责任区进行巡查,每个责任区早 7:00 至晚 7:00 分 2 组、每组 4 人无间隙、无死角清理路边、绿化带、树林等处的塑料袋、纸屑、烟头等垃圾,确保包保辖区内环境达到“无垃圾、无痰迹、无烟头”的“三无”标准。加大环境执法监管力度,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环境安全专项大排查行动,截至目前,共开展排查 20 余次,出动人员 120 余次,排查出危险废物不规范化管理、建筑垃圾不规范处置等 10 余个问题,所有问题均得到有效处理。
高新区交通运输管理局聚焦道路运输、城市公交、出租车等行业,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街道驻地、人民医院东院区及重点部位进行全方位布控,安排了专门的执法人员进行值守,及时劝导不文明行为;推动联合执法,采取延长执法、错时执法、蹲点执法、流动执法等方式,制度化打击出租车违规行为,全力攻坚,有力规范了辖区的运输市场秩序。引导从业人员使用文明用语,文明服务,全面提升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和服务技能,打造文明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