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记者 薛坤)为助力高新区重点项目建设,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济宁高新区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紧紧围绕全区深化“三次创业”部署,认真落实区党工委“重点工作攻坚年”安排,充分履行职能,主动担当作为,不断优化法律和检察服务,营造优质的营商环境。
聚焦司法需求
提供服务保障
高新区法院在“优服务、强保障”上积极作为,围绕 “中小企业投资保护”、“执行合同”、“办理破产”三项指标, 对涉企案件依法从快办理,加大破产案件审判力度,依法有序推进“僵尸企业”处置。组织法官开展送法进企活动,聚焦司法需求,提供服务保障,助力打造“亲”“清”政商关系,依法维护公平公正市场秩序。严格按照“六清”专项行动要求,稳妥推进涉恶案件审理,及时排查、报送有关涉黑涉恶线索,狠抓办案周期的缩短,深化智慧法院应用,努力形成办案周期短、效率高、结案率高、均衡度高的良性循环。狠抓案件质量的提高,组织开展业务学习,充分发挥大合议庭、专业法官会议作用,加强类案指导,切实提高一审服判息诉率、降低二审发改率;加大司法公开力度,加快推进全流程网上办案, 加强文书上网、互联网直播、网上开庭、电子卷宗全覆盖等各项工作;加强监督管理,切实履行对“四类案件”的监督管理职责,严格责任追究,对办案质效差、办案周期长等情况严肃追责。
区检察院则以更高的标准推进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标准化体系建设。标准化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先后制定了分析研判制度和培训学习制度,以制度促发展,统筹建设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标准化队伍和体系,调派优秀检察官组建一支学习能力强、业务知识熟练的工作队伍,分赴各地进行标准化试点专班学习,全面提高专项业务能力。针对辖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标准化管理及运行现状进行评估调研,开展相关制度、文件和标准的梳理分析,搜集整理适应于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标准化建设所需的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等,结合实际情况,以“互联网+菜单 +标准化”为特色,完善事项清单,优化办案流程,搭建覆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各环节和流程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标准体系,力求其框架合理、条理清晰、可操作性强。制定知识产权案件办理的系列工作规范,实行集中办理,专门审查,实行专人办案、专人指导机制,进一步规范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行为,实现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质量目标化、工作方法规范化、工作过程程序化。
筑牢责任担当
深入扫黑除恶
高新区法院坚决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收官战,同时,着力抓好信访维稳工作,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加大对敏感案件、重大疑难案件的督办力度。
高新区检察院牢牢把握护安维稳首要责任,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强化“打网破伞”、“打财断血”,由治根向治本推进,为改革发展稳定更好地保驾护航。持续强化对未成年受害人的关怀、保护,进一步做细做实“送法进校园”等普法活动。同时,以更高的检察自觉抓好主责,担当时代检察使命。持续打好扫黑除恶“济宁战役”,深入落实“一十百千万”行动和省委安排“八双”行动, 强化提前介入,强化“打网破伞”,强化“打财断血”,以实际行动巩固扫黑除恶战果。始终坚持以司法办案为中心,强化监督刚性,提升监督权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抓好党建引领
强化队伍建设
高新区法院整合调整党支部,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创建讲政治、守纪律、负责任、有效率的模范机关,创新开展党建活动,严格组织活动考核;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持续深化四项纪律整顿活动,充分利用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教育引导干警牢固树立“底线”意识,保持廉洁公正司法作风,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
区检察院认真落实“四个铁一般”要求,全面加强队伍建设, 努力打造一支党中央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检察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