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记者 陈曦 通讯员 臧盛博 秦浩)近日,在济宁市重点项目现场观摩评比中,济宁高新区蓼河国际英才港项目成功入选“十佳项目”名单。英才港通过创新引才模式、创优环境,全力打造有多元文化、有创新事业、有宜居生活、有服务保障的双创人才聚集地。
聚力打造服务人才的活力港
蓼河国际英才港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已建成创新公寓、创业公寓、人才服务园等承载区,配套建设了孔子国际学校、海达行知学校、蓼河新城外国语学校等功能设施,目前已吸引聚集200余名外籍专家、100余名高端人才、12000余名双创人才工作生活;二期规划建设的国际人才社区,爱琴海购物公园、华润万象汇等商超综合体均已开工建设。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蓼河国际英才港将聚力打造服务人才的活力港,创新创业的双创港,技术转化的动能港,宜居宜业的生态港,多元融合的国际港,到2022年底,高端人才公寓、国际优质教育、专家定点医院等具有关键吸引力的配套设施全面完善,创新创业平台全面启用,双创载体达到200万平方米,吸引新型研发机构20家以上,创新服务机构100家以上,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00名以上。通过形成有机融合、良性循环的人才生态圈,着力推动创新生态再优化、创新能力再突破、创新经济再升级。
“飞地模式”助力企业创新
在山东瑞城宇航碳材料检验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发团队正与北京化工大学副研究员刘辉在线探讨最新的科研成果。作为一家成立不久的科技型企业,以低成本吸引高端人才是企业最迫切的需求。此时,济宁高新区蓼河国际英才港推行的“人才飞地”模式发挥了作用。
北京化工大学副研究员刘辉告诉记者:“从我们科研人员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有很多情况限制。济宁高新区‘飞地模式’非常好,鼓励各种企业积极地与高校开展项目合作,进行技术交流。”他还表示,人才“飞地模式”解决了企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实现了飞地引才的人才管理。科研人员在实验室只能从事小试量建设,真正做到中试,再到生产线,最后要到企业去放大。
校企双方通过设立项目实验室,将瑞城宇航的研发端设在了高校,校方团队根据企业实际需求进行定向难题攻克,开展异地技术研发,最终实现了高性能碳纤维的量产,一举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
在大力推行“人才飞地”模式的同时,高新区利用现有资源,建设了信息技术、大健康等10个专业园区,搭建各类创新科研载体,吸引专业人才入驻。同时,不断优化人才服务环境,构建完善的人才服务体系,真正让人才留得住,用得好。
泰山学者青年专家、药学博士江沛表示,高新区建有各类专家公寓、人才公寓等配套设施,还向高层次人才提供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优惠措施,让高层次人才能安心、舒心地开展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