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胜男
日前,济宁老年大学成功举办“一老一小”社会融合发展研讨会,本地养老机构、幼教机构、公益组织、慈善单位及相关部门代表齐聚,共同探索老年人与青少年儿童代际融合的创新模式,助力济宁市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建设。
研讨会上,各领域代表结合工作实际,分享了对“一老一小”社会融合发展的深刻见解与实践经验。“我们学校正加快发展社区老年教育,通过推动‘一老一小’社区融合,既激发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感和价值感,使其智慧经验得以传承,又为青少年儿童提供更丰富的成长视角和情感关怀。”济宁老年大学副校长李宁告诉记者。该校充分利用教学场地、师资与课程资源,开展“银龄技艺传承”“爷孙同堂”等活动,让老年学员成为少儿德育、美育、劳育的“活教材”。
九三学社济宁市委原秘书长李洪海代表爱心人士发言,他认为“一老一小”社会融合是民生服务领域融合发展的创新举措,应尽快打造有温度、可复制的服务模式,将济宁经验推向全省。济宁高新区连心桥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理事长乔称心呼吁各方积极协作,共同打造一支志愿队,确保项目“月月有活动、季季有评估、年年有发布”。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促进“一老一小”社会融合发展是响应国家号召、顺应社会需求、彰显人文关怀的有益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价值。
研讨会期间,各方举行了合作签约仪式,约定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原则,共同策划并实施一系列促进老年人与青少年儿童互动交融的实践项目,推动“一老一小”群体在知识传递、情感陪伴、文化传承中相互滋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