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青(济宁经开区)
前几日,文友王继法老师发来他的新作《观察、阅读与积累知识是写作的前提》,这是他聆听李木生老师讲座后的第三篇感悟文章了。
王继法老师的写作热情之高涨,远非常人可及。文中,他提及济宁老年大学写作班部分学员“作文难”的现状。我说,作文难,主要是写作者缺乏思想点,也缺乏从思想点上论述、阐发、拓展的能力。把讲座中的点与自己的所思所想相结合,自然衔接,是个难点。
我想,一个喜欢写东西的人,刚开始可能不太明白怎么回事,茫茫然,甚至不知写得如何,但只要有写的热情,能写出来,就很好,有了进步的可能,就怕不动笔。德国作家托马斯·曼说过:“终于完成了。它可能不好,但是完成了。只要能完成,它也就是好的。”他肯定的是写作行为本身。写作不能停留在口头与脑海,而应落实在行动中。只有这样,才能在写作上不断前行。还有,一个人写多了,大概就会明白,一篇文章是由若干个思想点构成的。思想是文章的骨架,是文章的灵魂,而生活的细节则是文章的血肉。
一个写作者首先要练习敏锐性,让头脑时刻处于思索状态。不说能洞察事物背后深刻的意义,至少也要能捕捉到事物浅层的意义。怕就怕心网的孔太粗,网不住任何意义的小虾、小鱼。或者灵性、悟性不够,对任何意义都熟视无睹。
提高思想修养,促使头脑灵敏运转,非常有必要。这是抓住思想点的基础。记得孙犁先生说过一句话,对我启发极大。他说,一个作家应该是一个对事物有坚定态度的人。如果一个写作者对什么事都没有看法、没有想法,他想写成文章,是很难的。
找到了文章的思想点,再去描摹“血肉”,一篇文章才能立起来,富有生命力。
前些年,我就意识到一篇文章思想点的重要性。在这里要指出的是,好的文章,一般有多种意义指向,也就是思想点密集。这些繁杂的思想点,又和谐统一在一个主题之下。正因为思想点的多棱多角,主题才显得丰富而深广。
我还想,若是选取一些浅显的作品进行分析点评,指出文章的思想点及血肉的构成,或许能让初学者有所领悟,帮助他们尽快入门。最要紧的,还是要写。写作只有在写中,才能有所进步。不写,却奢望一步登天,写出佳句华章,终究是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