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8日
第04版:第四版

高温天天见,今年的天气为何如此“上头”?

济宁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仰浩

近期,高温天几乎天天“霸屏”,天气不是“高烧”就是“低烧”,网友吐槽道:“三伏未至,热如蒸笼。出门五分钟,流汗两小时。”目前,这一波大范围、高强度的高温热浪正在影响我国华北、黄淮、江汉、江淮、江南多地,从最新的天气形势来看,预计20日之后济宁地区的高温天气才会有所缓解。

每年的夏季出现高温天气是很正常的,但是今年这波持续时间这么长的高温天气并不多见。市气象台监测数据显示,7月3日以来,我市持续出现高温天气,这次高温天气过程不仅仅气温高,而且空气湿度大,体感闷热,最高气温38℃~39℃,局部40℃以上,4日高温强度最大、范围最广,当日全市164个气象站最高气温超过37℃的站点有157个、超过40℃的站点有7个,其中全市最高气温出现在微山韩庄站,达到了42.7℃。一直到7月15日,气象部门多次发布了高温预警,提醒部门和广大市民做好防范。

据市气象台工作人员介绍,此次高温过程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具有极端性。“2023年7月上旬我市也出现过一次大范围高温天气,但是持续时间不长,7月下旬高温‘蛰伏’,转为雨热交替,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桑拿天’。2024年7月上旬我市受阴雨天气影响,基本上没有出现高温天气。”市气象台台长张泽铭分析道,今年此次高温天气主要是受副热带高压北抬影响,与往年相比,今年副热带高压的北抬偏早偏强。副热带高压控制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同时,引导着夏季风北推,将季风携带的水汽和热量输送到北方地区,造成低层湿度增大。

与此同时,主要位于中高层大气中的大陆暖高压系统与副热带高压联合,为大范围高温维持创造了条件。再加上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区域以晴到少云天气为主,增强了白天的辐射升温,由此形成了本轮湿热型高温热浪。从最新的天气形势来看,预计20日前,我市高温少雨天气仍将持续。

气象部门提醒广大市民,高温天气要及时补充水分,出汗过多时,适当补充淡盐水或电解质水,并保持充足睡眠,规律作息。保持室内通风,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内,定时开窗换气。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长时间户外活动,户外工作者需做好防晒措施。如果出现头晕、乏力、多汗、心悸等中暑症状,要尽快防暑降温,严重时立即就医。

新闻1+1

大范围高温来袭,天气预报会“刻意”压低数值吗?

每当遇到高温天气,总有公众感觉“怎么比预报的温度更热”,也有网友怀疑气象部门的高温预报会不会“刻意压低数值了”?

“气象工作者不会有意将气温报高或报低,我们也会对预报员的预测进行评分,预报38℃但实际气温达到40℃以上,预报员是不得分的。所以作为预报员,一定会努力报得越来越准。”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特聘专家朱定真说。

事实上,气象部门发布的温度是百叶箱中温度计所测量的温度。百叶箱须设在草坪上,离地面1.5米,周围较开阔,无高大建筑、树木等阻挡风或遮挡阳光。这是世界气象组织的规范标准,全球用同样的标准化尺度去测量气温,才能进行对比。

在同一座城市内,百叶箱和水泥路、柏油路上的温度不一样。在阳光强烈的情况下,水泥路、柏油路1.5米高度上的温度,比百叶箱里测得的温度可能会高4℃至5℃。这也就有高温天气下,有人测出路面温度高达50℃,但预报数值偏低的“温差”了。

那为什么预报的气温和大家的感觉也差不少呢?

“因为气象的观测环境和个人在室外的环境是不一样的。气温是近地层大气环境的温度,而大家感受到的是体感温度,其受到气压、风力、湿度等多重影响。”朱定真说。

比如体感温度和大气湿度密切相关,空气湿度较大时人就会感到闷热。只要气温达到33℃左右、相对湿度达到80%,人就会感到非常闷热、不舒服,甚至容易中暑。此外,个体差别也导致体感温度不一样。人的胖瘦、所穿衣服的深浅、进行不同强度的活动、甚至个人心情起伏等都会影响体感温度。

朱定真表示,未来气象部门的预报会越来越向人们的需求倾斜,比如可能会预报体感温度,而不再是简单告诉大家气温为多少度,播报的信息中还要包含气温38℃和39℃有什么差异、哪些领域会受到影响等。

不久前,国家疾控局和中国气象局就联合发布了首个国家级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和健康提示。和一般天气预报不同,预警分5个等级,按照与高温相关疾病风险分析得出。公众可按照风险等级采取相应措施,包括保持室内凉爽、避开高温时段外出、减少户外活动、保证充足饮水等,更好防护高温带来的不利健康影响。

(来源:新华社)

2025-07-18 2 2 济宁晚报 content_208143.html 1 高温天天见,今年的天气为何如此“上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