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艳茹 董绍进
“这个暑假,妈妈给我报了绘画课和舞蹈课。”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悠悠告诉记者。随着暑假的到来,各类特色辅导班迎来报名高峰。近日,记者走访多家培训机构发现,舞蹈、书法、绘画、音乐、游泳等课程备受家长和学生青睐。
假期是孩子们休息调整、自主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家长与孩子深入交流、融洽亲子关系的宝贵时机。市教育局在此建议家长遵循教育规律和孩子成长规律,理性看待校外培训,科学合理安排孩子假期生活,加强孩子体育锻炼,减轻孩子过重的学业负担。
多元化课程选择:尊重孩子的兴趣
在济宁高新区某艺术培训中心,少儿舞蹈班、书法班的报名人数较往年大幅增长,中国舞、书法等课程成为孩子们的首选。音乐类课程同样火爆,钢琴、古筝、架子鼓、声乐等班级早早满员。此外,篮球、游泳、武术、跆拳道等运动类课程也吸引了大批学生,家长们表示,希望孩子通过锻炼增强体质,同时培养毅力和自信。
“暑假是孩子发展兴趣爱好的黄金期,我们希望通过多元化的课程,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成长。”某美术培训机构负责人朱老师告诉记者,家长在选择暑期班时应尊重孩子的兴趣,合理安排时间,避免增加负担。“我家孩子非常喜欢画画,利用假期时间学习绘画,可以提高她的审美素养,还让孩子交到了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提升了社交能力。”家长刘女士说。
为减轻中小学校外培训负担,远离违规培训风险,理性规划假期生活,促进孩子全面健康成长,市教育局提醒家长理性选择校外培训机构。根据国家“双减”政策相关规定,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请注意防范并拒绝参加以教育咨询、素质拓展、思维训练、家庭教育指导、AI自习、众筹私教、游学研学、夏令营、托管等名义开展的学科类培训活动。
培训机构选择:查证照、师资和平台
“现在市面上培训机构五花八门,作为家长在选择时确实很困惑,特别是一些机构要求一次性缴纳全年费用,让我们心里没底。”市民郭先生道出了许多家长的担忧。
市教育局在此提醒各位家长,为孩子报名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时,应从孩子的实际需求出发,选择有办学资质的机构。建议家长查证照——是否具有《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证照齐全的机构,场地安全有保障;查师资——是否在公示栏公示通过审核的教师资格证明;查平台——是否可以通过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或“校外培训家长端”App、“校外培训家长端”小程序进行购课。
不要轻易相信培训机构的推销话术,不要以任何形式向培训机构缴纳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预收费用,且一次性交费不要超过5000元。鼓励家长采用“先学后付”模式支付培训费用,不通过现金、微信、支付宝或银行转账等方式私下交易,不另签合同。通过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或“校外培训家长端”App购课缴费,就能自动与培训机构签订统一规范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2021年修订版)》,并实现自动退费,发生纠纷时维权有保障。切记不要与培训机构另行签订“补充协议”或者其他“阴阳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