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伟栋
通讯员 陈曙光 张艳
夏至蝉鸣时,曲阜市防山镇钱家村村民史继伏家门前热闹非凡,一副写着“老敬少欢歌有岁,邻帮里助乐新风”的木质楹联在邻里们的见证下悬挂上门楣。这是村“两委”为这个乐善好施的家庭“量身定制”的文化礼物,也是孔子故里将儒家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的生动注脚。
好人的故事听得见、学得来
“每户楹联都是村民的精神名片。”据钱家村妇联主席刘友平介绍,村里创新开展“一户一联”工程,邀请书法家、学者根据家庭特点创作楹联,将抽象的道德准则转化为具象的生活指引。
目前全市已有4000余户家庭获赠家风牌匾,这些凝聚儒家智慧的文字,既活跃在门楹上,更流淌在“儒学讲堂”的故事里、家风宣讲的舞台上、研学旅游的课程中,形成立体化的文化传承与文明传播体系。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化方式,让传统文化真正“活”在群众日常生活里。
6月18日,在王庄镇康桥村,一场别开生面的“德润王庄·身边好人”巡展如期举行。94岁老兵高化盈的抗战故事让村民们肃然起敬,孝老爱亲模范柏恩荣的事迹引发阵阵掌声……这些来自群众身边的道德标杆,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着儒家思想“爱诚孝仁”的核心价值。今年以来,这样的巡展已在王庄镇开展45场,覆盖受众超万人,形成了“评一个、带一片”的示范效应。
正如村民所说:“这些好人就在我们身边,他们的故事听得见、学得来。”
顾客就认这个“信”字
鲁城街道阙里社区的评先树优创新实践更具深意。该社区连续五年开展“三好”(好邻居、好家庭、好商家)评选,通过毛遂自荐、网络投票、专家评审的方式,让传统美德成为竞相追逐的“时尚”。如今这一活动已扩展至全街道26个社区,实现全覆盖,培育出160个先进典型。
“这块牌子比什么广告都管用,顾客就认这个‘信’字。”荣获“好商家”称号的店主桂娟坦言。
以“爱诚孝仁”等儒家文化核心思想为标准的评先树优活动,成为曲阜市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抓手。多年来,通过道德模范、文明家庭、善行义举四德榜等各类评先树优活动,孝老爱亲、向上向善的氛围愈加浓厚,有效推进了乡风文明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
除此之外,曲阜作为孔子故里、儒家文化发源地,深挖儒家文化内涵,秉持“以文化人、立德树人”的核心理念,探索出一系列社会治理品牌,探索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治理经验,加快推动“彬彬有礼道德城市”建设,有效提升了全民道德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