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和珍毕业于兖州滋阳第四乡村师范学校,在学校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回到家乡,经翟子超介绍,到第一高小任国文教员。之后,秦和珍、翟子超一起以党员身份开始进行秘密活动,他们发展郭耕夫、周又程、李如沆为共产党员,建立起金乡县第一个中共支部——中共金乡县第一高小支部。
金乡县还有一个考取清华大学的王鉴览。王鉴览,1917年出生于金乡县北郊孙庄村一个富裕家庭,从小就十分聪明,是金乡县第一个考上清华大学的学生。王鉴览在北平参加了著名的“一二·九”运动,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后,他到济南与山东省委取得了联系,山东省委派他回老家金乡工作。王鉴览回到金乡的消息,在回乡青年学生中影响很大,共产党员翟子超和耿荆山就去找王鉴览。在王鉴览家的南屋里,三个人各坐在一块砖头上,王鉴览传达了省委的指示:联络当地的党员,组建中共金乡县工委,发动群众建立抗日自卫武装。接着,王鉴览宣布,由王鉴览、翟子超、耿荆山三人组成的中共金乡县工作委员会成立,三个人都是工委委员。翟子超、耿荆山推举王鉴览担任县工委书记,但是王鉴览感觉自己才20岁,而翟子超今年25岁,耿荆山30岁了,自己哪里好意思当县工委书记?因此坚决不答应。大家互相谦让,这次会议没有选出县工委书记。但对工作作了具体分工,县工委确定以王鉴览家为联络点。
1937年10月,翟子超奉命到单县组建中共单县特别支部,并担任书记。翟子超临行前举荐了秦和珍,秦和珍接替他担任金乡县工委委员。
由于抗日形势趋于紧张,靠近县城的孙庄很不安全,为便于更好地开展党的工作,金乡县工委决定将工委联络站由王鉴览家迁到离县城较远的耿楼村耿荆山家。
他们搞到了收音机和油印机,编印抗日传单,油印小报,还组织了一批热血青年开展演讲、演唱、演戏,到群众中广泛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抗日必胜,抗战到底”“誓死不当亡国奴”“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等口号深入人心。他们积极发展党组织,培养周冠五、杨如岱、刘清怀、张心通、袁汝英、袁文勋等人加入共产党,壮大了金乡县党的队伍。1937年底至1938年初,金乡县发展了近百名党员。
1937年11月上旬,金乡耿楼村耿荆山家来了几位头戴礼帽、身穿长衫的青年人,他们是山东省委派来的四位同志——白子明、江明、孙衷文和孙志谦,他们要在这里建立中共鲁西南工作委员会,来统一领导金乡、单县、济宁等地的党组织。
白子明是山东省博兴人,1913年出生,毕业于济南第一乡村师范学校,曾经先后任济南乡师党支部书记,济南市委书记。他长得身材高大,皮肤白皙,面容俊秀,风度翩翩。江明是山东掖县人,1911年出生,北平师范大学学生,1936年加入共产党,由于参加学生运动而肄业。孙衷文是山东牟平人,1919年出生,又矮又瘦,也是山东省立济南第一乡村师范学校毕业的学生,193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济南第一师范党支部书记。孙志谦1914年出生,山东曹县曹叵集人,在济南第一乡村师范学校读书时加入共产党,曾回乡在曹县发展了一批党员,又回到济南乡师继续从事革命工作。
省委任命白子明担任书记,江明和孙衷文担任工委委员,孙志谦担任工委巡视员。他们看到耿荆山家的条件很好,交通也便利,就商议把鲁西南工委也设在了耿荆山家里。(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