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公伟(邹城)
旧时,差不多从五月份,收麦就在人们的考虑和准备之中了。置身田间地头,用心端详那辛勤侍弄了半年多的金黄色麦田,人们心里不禁乐开了花,那可是一年到头最重要的渴盼呀!去集上买回几把新镰刀,挨个磨得锃亮,收拾一下其他用具,早早把打麦场整理平整,再买回些酒和菜,准备工作就算就绪了。
割麦子是麦季的开始,也是重头戏。看哪块地里的麦子熟透了,就先下镰割哪块地。人们几人并成一排,挥舞着镰刀。他们躬身劳作的身影成为田地里一道亮丽的风景,一幅美好的劳动画卷。
一块麦地全部割完后,成捆的麦子运送到场里堆放起来,然后再去收割另一块地。场里的麦子越积越多,几乎堆成小山。家家户户的麦场连着麦场,麦垛挨着麦垛,远远望去甚是壮观。
堆满麦子的场子是需要有人过夜看护的。人们一边收拾场子里的活计,一边喝茶说话,当然谈论麦子收成是少不了的话题。皎洁的月光照射下来,也为农村的夏夜增添了许多美妙浪漫色彩,相比于白天的炎热,习习的凉风也让人感到惬意。
然后就是打场、晒粮。全部的麦子割回来了,凑几个好天气,把麦子摊开成薄薄的一层进行晾晒,几天下来差不多就彻底干透了,然后就是打麦子了。套上牛或用拖拉机拉上碾轱辘,来回碾压几遍,麦粒和麦秸差不多就分家了。用木叉把麦秸挑走,剩下的就大部分是麦粒了。还有部分带壳的麦余子,再次简单碾压一下就可以了。
找一个风力适合的时间,拿一把木锨把麦粒高高扬起,在风的作用下,麦皮和尘土等杂物被风吹走,干净的麦粒则被分离出来。麦粒再仔细晾晒几次,就可以归仓了。
粮食,庄稼人的命,庄稼人的天。尽管辛苦,只要粮食能够及时收割,颗粒归仓,人们也就满足了。麦季里,有人们付出的辛勤和汗水,当然更有丰收的欢笑和快乐。人们挥舞的是镰刀,收获的却是好的收成和希望。收获粮食的农民,心里就会踏实了许多,内心总有按耐不住的喜悦和激动。
后来,就有了打麦机,又有了割麦机。人们收割麦子再也不用那么劳累和辛苦了,镰刀、打麦场、碾轱辘等也已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不过,旧时收割麦子的那些场景,还时常浮现在脑海里。
金黄的麦穗,挥舞的镰刀,转动的碾轱辘,人们挥汗如雨的身影,收获粮食的欢笑和喜悦,这些都已成为麦收时节的符号和象征,也已成为与六月有关的印记。劳累、丰收、喜悦,农人们许多的情感也都包含在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