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春辉(任城)
保存葡萄最好的方式是把它酿成美酒,保存岁月最好的方式是把它化作永久的诗篇。
我从事档案管理工作,时常记录身边的点点滴滴,书写我与亲人、朋友之间平凡的小故事,这些看过的风景、遇见的人,时刻温暖着我,也让我遇见了最美的自己。
时光回到2003年春节上班后第一天,大家都还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中,忽然一位同事拿着《济宁日报》大声地说:“春辉,你上报了,大年初一吃烤地瓜,幸福着呢。”“还真是我!”照片上的我戴着玫红的围巾,斜挎一个小黄包,牵着5岁女儿的小手,女儿穿着粉红色小外套,戴着小绵羊假发,小脸胖乎乎的非常可爱。也是从那时起,我慢慢爱上了《济宁日报》。
近年来,不舍的是看着身边亲人渐行渐远,内心深处几多无奈、几多伤痛,时时紧握手中的笔。2020年4月8日的《济宁晚报》发表了一篇怀念明华姑的作品《高处不惊 低处不寒》。周末,春光明媚,我和女儿给二姑、三姑送报纸,这篇文章书写着我们上辈人经过世事沉浮,依旧坚强乐观的品格。过往的点点滴滴都是我们家最珍贵的回忆,需要传承的最美的品德。
第一站到了三姑家门口,热情的三姑提着为我炒好的黑豆,还有好多小吃,早已在小区门口等着我们,令我想起了30多年前,姑姑给我织的雪青色毛衣,我穿着它和同学们一起骑车去邹城爬峄山,那是青春最美的记忆符号。第二站来到幸福老年公寓看望二姑,轻轻推开门,二姑正躺在床上,我悄悄走到她身边,当我拿着那张报纸给她看时,她脸上立刻浮现出严肃表情,她很认真地看着,仿佛又看到她姐姐(明华姑)美丽的身影,更撩起她对那些往事无限眷恋。那天我走出老年公寓,路边一些不知名的花儿在向我招手,我闻到了春天的芬芳,是啊,愈朴素单纯的人,愈有内在的芳香。
感谢《济宁日报》《济宁晚报》,让我学会在平淡的日子里享受清欢,让流年在柔弱的笔尖下书写温存。并让我学会静静思考人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在悄然流逝的光阴里,趁我们还年轻,多陪陪老人,和他们聊聊身边的故事,听他们回忆那些过往的点点滴滴,这是我们今后应该做的,因为陪伴是人世间最长情的告白。
如今,在《济宁日报》《济宁晚报》发表的每一篇文章,我都认真存档,这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我是位笔耕者,更是位收藏爱好者,收藏你我的低语、收藏过往的点点滴滴、收藏难忘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