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3日
第07版:第七版

大湖西 (连载)

杨义堂

5月13日,日军第十六师团5000余人从济宁南下,越过运河,进攻金乡县。金乡县国民党县长王冠一吓破了胆,带领县政府官员仓皇逃走。守城的部队只有第3路军29师孙桐萱部一个团的兵力,守军让修筑城墙的民工们也参加战斗,3000余名民工手持铁锨、镐头登城抗敌。可国民党守军因为抵抗不住,从城东南角的城墙洞中撤走了,金乡全城陷落。日军开始逐屋逐巷地搜抄捕杀,上至古稀老人,下至怀中婴儿,均不放过。日军在金乡县城连续4天搜杀,几日之内,有3347人被杀害,670余间房屋被烧毁。

同一天,另一路日军侵入了微山湖西的千年古县鱼台县。日军击退了孙桐萱部的一个团,鱼台县国民党县长杨启东率民团大队800余人弃城南逃。日军占领了鱼台县城。盘踞于罗屯乡的4名日军,去姜楼村抢掠,一位村民与之拼命,邻人闻讯相助,合力将日军杀死,将其沉尸坑塘。次日,一股日军前来报复,将隋海村民带到姜楼村坑塘边集体枪杀,制造了55人死亡的“隋海惨案”。

5月14日,日军自鱼台县谷亭向南侵犯,到达丰县三区的王寨。日军与国民党军的1个连在王寨激战半小时,国民党军撤退后,日军烧毁民房200多间,杀害王寨、孙集及北方来避难村民18人。5月17日,日军猛攻丰县城,发炮数百发,城内四处起火。国民党一个团奋力抵抗后向东南突围。丰县国民党县长董玉珏,丰县政府秘书、常备队长黄体润率常备队200余人、保安警察队100余人协同守城,看到部队撤走,也弃城南撤。当日下午,日军一部从砀山县高寨窜至丰南荒庄,这是个只有70多人的小村庄,当时正在收小麦,打麦场上48人全被日军刺倒在地,死了46人。

1938年5月18日,占领金乡的日军南下进攻沛县,日军的3架飞机来回轰炸县城,军民死伤枕藉,协守的国民党军夜里不告而别,逃到城南三十里的地方,沛县国民党县长、39岁的冯子固(名德俭、字子固)带着队伍前去挽留,结果,日军攻入城内,冯子固准备返回时,沛城已经陷落,冯子固带队伍逃到陇海铁路以南驻扎。冯子固30年后在台湾出版了一本回忆录——《鸡鸣录》回忆这段历史,他写道:“庞军协守城垣,获知敌情,秘而不宣,午夜委城远去,陷人民于浩劫,何异假敌手杀人,皇皇抗日国军,行径若此,何胜浩叹!”一群日军还专门到昭阳湖畔冯子固老家——孔庄杀人放火。这个有100多户人家的村庄几乎被烧光,有40多人被杀害。

日军侵占萧县之后,在萧县城东的牛眼、房庄等村烧杀抢掠,仅牛眼村就有97名百姓被日军杀害,有30名妇女被强奸。日军还将各地逃难的农民、学生及被俘的中国士兵近2000人集中枪杀或活埋。

铜山县国民党县长曹寅甫在日军占领徐州前就吓得逃到了乡下。5月20日,在飞机掩护下,1000余名鬼子由徐州闯进铜山县阎窝村。不到一小时,阎窝村就有200多名群众惨死在日寇的屠刀下。

5月17日,日军飞机对砀山古城进行3天的轮番轰炸,丢下3枚重型炸弹和数十枚燃烧弹,全城一片火海,房屋倒塌,财物烧尽,城内军民伤亡惨重。县长贡沛诚随国民党军队西撤,县政府大部分官员逃走。日军进城后,把躲在地窖里的200多名回民驱赶到河堤边,用机枪射杀50多人,在清真寺门前射杀17人。日军走到丰、砀交界的二坝村,杀害村中百姓20余人。

到了1938年5月中下旬,位于苏鲁豫皖接壤的金乡、鱼台、丰县、沛县、砀山县等湖西地区,除了单县暂时没有遭到进攻外,几乎全部沦陷。

第四章 佃户的儿子成了革命者

1938年5月18日,徐州即将沦陷,城内城外笼罩在一片混乱之中,远远近近的炮声隆隆作响,一阵阵机关枪的声音像刮风一样,不论是道路上,还是田野里,各种车辆和人流拥挤不堪,日军的飞机追着人群轰炸和射击,人们扶老携幼,四处逃散,哭叫连连。

在逃难的人流中,有一位身穿国民党军官服装的青年男子,他大约30岁左右,1.8米的个头,身上背着一支长枪、腰里别着一把盒子枪,手里还提着一支黑色的旅行箱。他一边匆匆赶路,一边不停地四处张望,大檐帽下,露出一张白净的国字脸,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写满了忧郁:下一步,自己应该到哪里去?

他就是中共苏鲁豫皖特委的代表、铜山县委书记郭影秋,因为兼任国民党第五战区民众抗日总动员委员会常委、组织部总干事,所以还穿着一身笔挺的国民党的军官服。他刚组织了一场各界社会名流、艺术家到台儿庄慰问抗日将士的活动,高高兴兴地从台儿庄回到了徐州,却发现日军已经开始进攻徐州城了,军队和百姓们像潮水一样四散逃离,因为怀孕的妻子凌静早在半年多前不辞而别,郭影秋只好在宿舍里简单收拾一下东西,塞进一个行李箱里,一个人出城逃难。

(未完待续)

2025-01-13 杨义堂 2 2 济宁晚报 content_195327.html 1 大湖西 (连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