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刚(曲阜)
我与《济宁日报》结缘,已有40余载。1983年《济宁日报》复刊,我恰好在这一年走上工作岗位。40多年来,《济宁日报》伴我成长、伴我成熟,见证了我人生的风风雨雨。
不谦虚地说,我是个“报痴”,对于纸墨香,似乎有种与生俱来的喜爱。娘曾说过,我百天那天,面对花里胡哨、杂七杂八的物件,伸手便把报纸抓在手中,挥来挥去,咯咯笑着,再也不肯放手。这似乎注定了我一生与纸墨有缘。
1983年,大学毕业的我回到母校做了一名语文老师。这一年,《济宁日报》复刊,成为我关注的对象。恰巧学校教研组里就有一份,读起来非常方便,看到好文章,我还会向学生推荐。
我一直都有投稿的想法,但这个想法直至2012年才付诸行动。那一年的母亲节,我想母亲了。母亲辛苦劳作一辈子,没享过什么福,在几年前的一个母亲节永远离开了我们。于是,一篇写给母亲的散文《那个母亲节》一挥而就,我还发到《济宁日报》电子邮箱里。没过几天,这篇文章发表在《济宁日报·文化周末》。这是我在《济宁日报》发表的第一篇作品,我对《济宁日报》的感激之情难以言表。此后,《书缘——书香是生命永恒的香味》《远去的背影——怀念姜葆夫老师》等文章也相继发表。
最让我感动的是2024年9月份,我加入了济宁晚报·悦享银龄读书会,真切感受到浓浓的阅读和写作氛围。我的习作《我爱红枣》一文还刊发在当年10月16日的《济宁晚报》上。次月的19日,我有幸参加了悦享银龄读书会第5期暨秋季征文颁奖活动,不仅拿到飘着油墨香的《济宁晚报》样报,还拿到了作品的获奖证书,顿觉“醉了”。
我爱这浓浓的纸墨香,直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