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本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导全党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广大党员干部要通过学习党的历史真正强志气、硬骨气、提底气,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发扬斗争精神、克服本领恐慌,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昂首挺进。
强志气,就要坚定理想信念。“夫志,气之帅也”。“立志”对于共产党人来说,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信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干部有了坚定理想信念,才能经得住各种考验,走得稳、走得远;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就经不起风吹浪打,关键时刻就会私心杂念丛生,甚至临阵脱逃。回望百年党史,千千万万共产党人为了理想信念、为了心中的信仰抛头颅、洒鲜血,在两万五千里长征中,红军队伍“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面对各种艰难险阻,是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支撑着这支队伍不畏艰险、一路向前。“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增强党员干部的志气,就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深刻领悟在面对民族危亡、民众苦难时共产党人矢志不渝、初心不改的精神品格,锻造坚定信仰、筑牢初心使命,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
硬骨气,就要发扬斗争精神。“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骨气是一种敢于斗争、刚正不阿的高尚气节,是做人做事不可或缺的性格品行,缺什么都不能缺骨气,如果一个人没有骨气,何谈忠孝仁义、何谈大德公德私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要有不信邪、不怕鬼、不当软骨头的风骨、气节、胆魄。关于骨气的论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是永远也绕不开的话题,中国人不屈服、敢于斗争的骨气贯穿古今,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一个明亮的符号。增强党员干部的骨气,就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深刻领悟革命先烈铁骨铮铮、视死如归、百折不挠的浩然之气,不断增强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在矛盾冲突面前迎难而上,在危机困难面前挺身而出,在歪风邪气面前坚决斗争。
提底气,就要克服本领恐慌。底气源于自信,是对自我本领的一种清醒认识和切实肯定。底气与自信不是与生俱来的,我国古代历来强调,“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进入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要在困境与实践中进行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不断提升干事创业的本领。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底气还来源于清正廉洁。“勤者,政之所要;廉者,政之本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清正廉洁是为官从政的根本底气,能力有大小、岗位有不同,如果丧失了廉洁自律的底线,做人就会没有骨气、做事就会没有底气、从政就会丧失了根基。增强党员干部的底气,就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深刻领悟忠诚、干净、担当的共产党人底色,不断增强各项本领,严守法纪底线,既要能干事又要不出事,在为民服务中实现自我价值。
(作者单位: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