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02日
第04版:

50岁的人

王振华

一位朋友说,过了46岁就近了天命之年,49岁就差不多“休息”了。

我也是认为,50岁前后,也许真是人生职业的一道坎。

有个刚过50岁的人,说过这样的话:五年前,我横刀立马,敢打敢拼,但现在我把这一切都看淡了。这也许并非个别现象。

要分析一下50岁的人生哲学。

50岁的人上有老,下有小。老人已超过或接近80岁,耄耋之年。80岁的老人身体再好,后辈也是担心的,因为他们大多数就像断壁残垣,随时有崩塌的危险。

50岁的人,孩子也许只有一至两个,不要太多的担心,可万一他们在大城市,甚至特大城市扎根呢?这就需要劳心房子。当然你可能很达观:老年人,任其自然;年轻人,任其自然。但又有几个人能真正的置之事外呢?

作为中年人,50岁确实不容易,于是有了较为沉重的心理负担。

关键是人生机能的明显下降。40岁之前,你可以没日没夜的学习与工作,实在累得不行,休息两三个小时就恢复了,一点事也没有,照样再干得生龙活虎。

40岁到50岁的阶段是过渡,呈下滑趋势。50岁之后,许多人感觉“不行”了:血压升高了,行动迟缓了,记忆力明显下降了,风湿关节炎“50肩”也来了……就像一部开了多年的汽车,开始需要更换零件,或随时随地需要维修,甚至会抛锚了。

顶着重重压力,许多50岁的人迎难而上,继续创造着人生的辉煌,这很好,“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嘛。

说一说另一类人:淡淡的活着。

活得清淡,这未必不好,人各有各的活法。我生活压力大,我身体机能不太好,我也曾经奋斗过,我也曾经辉煌过——我干吗需要那么累?不是许多人累着累着就倒下永不起来了吗?这是实话,无可厚非,我也无意于说三道四。我只想说说,我们还是要积极向上,不能随波逐流。

一则《96岁清华教授夫人的晚年生活,感悟太多令人失眠……》的访问,曾经感动过我。陈司寇老人说:“我坚持生活自理,至今自己买菜、做饭、洗碗、散步,自己洗小件内衣”“我当然也累,也不方便,完全可以让保姆为我做。但是只要我一开始不做,以后就再也做不了了,我不到万不得已就不开这个头。这样我一直坚持到目前,还是如此”。

“但是只要我一开始不做,以后就再也做不了了”——这真是大实话,七老八十的人,精力只会越来越差。坚持做,人需要顽强的毅力。

我们可能因为病痛,因为疲累,因为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得过且过吧。我们忘记了其实我们只有50岁!

正因为不再对自己有“过高”的要求,甚至没什么要求,开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事越少做,越不去做,就越不会做。这里有一个真实的事例:母亲带着智障女儿做事,一步一个脚印,生活中女儿好像什么事情都可以做,什么事情也都会做了,但自从母亲一病不起,父亲嫌烦,一切包办代替,若干年后女儿就又成了真正的智障“儿童”,现在四十多岁的她,反而什么事也不会做了。

健全的人当然不存在退化得那么快,但原理未必不相同,《伤仲永》的故事也是个惨痛的教训。所以我们对自己的要求应该是:“我不到万不得已就不开这个头”。

是的,50岁的人未必需要争强好胜,但我们一定不能松懈。其实,60岁、70岁、80岁直至死亡,我们都不能松懈!换句时髦的话来说:过好每一天。而要过好每一天,我们的生活就必须过得有激情,而有激情的生活必定是有上进心的生活,那就是要过“有理想”的生活。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的话语,又在我耳边回响。 ■心飞扬 摄影

2022-01-02 王振华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89250.html 1 50岁的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