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淑芬
《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明确指出:“党校(行政学院)是党领导的培养党的领导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党和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重要智库。”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对党校办学治校作出重要指示。因此,党校应不断提升履职能力,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切实发挥主阵地的作用。
坚持党校姓党 坚定政治立场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对党校教师来说,首先要做到自觉坚持党校姓党、党校教师姓党。”党校教师首先就是就要突出政治性,始终坚持党校姓党的原则,站稳政治立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党校姓党,就是要我们所从事的一切教学活动、一切科研活动都必须坚持党性原则、遵循党的政治路线。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党校教师只有具备坚定的政治方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才能在波谲云诡的形势面前心明眼亮、拨开迷雾,更好地阐释和宣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
坚持用学术讲政治 不断提升专业素质
用学术讲政治是新时代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根本特点和基本要求,是党校教师课堂教学的生命线。要做到用学术讲政治,首先就要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坚定政治立场,筑牢学术功底,找到“学术”与“政治”的衔接点,精心准备、耐心打磨,付出加倍的努力,从而在党校的课堂中实现政治与学术的完美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就要真正了解学员的学习需求,了解他们关注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是什么,他们工作中的实际困惑是什么,他们思想认识上存在哪些问题,这样的课程才会有针对性、时效性,也才能真正发挥党校的智库作用。其次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党校教学要与济宁实际相结合,要为我市经济发展社会改革稳定服务。而通过实地调研得到的问题与数据,在教学科研中要做到运用学术的方法去分析、解决,通过储备的理论知识对调研中发现的实际问题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分析,寻找问题背后的本质和规律。唯有如此,通过全面系统学习,党校学员才能真正解决思想认识上的困惑和难题,进而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筑牢学术功底 提升教学科研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们党也很重视运用党校这块重要阵地宣传党的重要思想、发布党的重要声音。”党校是我们党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阵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中应当发挥应有的作用。对此,“党校教师和科研人员要自觉地把研究和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通过自己的教学科研工作,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为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深刻理解,为广大人民群众广泛接受,在全党全社会更好地发挥智库作用”。
最关键的就是修炼内功,筑牢学术功底,党校教师要树立教学质量是安身立命之本的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质量、教学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要“努力使党校党性教育不仅能够震撼一瞬间、激动一阵子,而且能够铭记一辈子、影响一辈子。”我们党是一个高度重视理论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校教师也应该时时做到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筑牢学术功底,不断加强对理论素养的提升。如此,才能具备较高的驾驭课程的能力,才能有自己的讲课特色,有独到的见解,也才能让听课者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打造浓厚的学术功底,没有捷径可走,唯有多下苦功多下真功,做到勤业精业。对我们党校教师来讲,读书应成为一种生活常态,长期坚持下去。学校定期召开读书交流会,教研部自身定期进行书目交流,读后感分享等等都是一种比较好的集体学习方式,此外,更应当加强自学,提升自学能力。此外,作为一名理论工作者还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执着,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严肃对待学术研究,以深厚的学识修养赢得学员的赞誉和尊重,在为国、为党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作者单位:中共济宁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