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亚洲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赶考”初意是参加科举考试,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毛泽东同志 “进京赶考”的比喻赋予了它新的内涵:“进京”意味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赶考”代表了执政面临诸多考验。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奋斗史,就是一部团结带领广大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超越自我的“赶考”史。进入新时代,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争做“实干家”,不做“空谈客”, 走好新时代“赶考”路,做党和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人”。
赶考不停歇,明大德是根本要求。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赶考”路从未停歇。这个“考”,考的是脚跟站得稳不稳,脚跟不稳,遇到风浪就会左右摇摆。站稳脚跟,就是要明大德,坚定理想信念,旗帜鲜明讲政治。中国共产党正是靠着坚定的立场和信念取得了胜利,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走好新时代赶考路,要严把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高度认同,在情感上衷心爱戴,在组织上坚决维护,在行动上始终紧随,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照亮新的赶考之路。
赶考验初心,守公德是坚实基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二字深深刻在骨子里、融入到血脉中。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党经历了无数惊涛骇浪,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胜利,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而我们党“赶考”最根本的标准只有一个——人民群众答应不答应,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走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就要守公德,强化宗旨意识,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觉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目标的承诺,结合自身职责找到服务人民的契合点,真心实意地为人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赶考开新局,严私德是重要保证。一百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战胜一个个难以想象的困难和挑战,靠的就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在香山革命纪念馆谈到“赶考”时指出:“我们缅怀这段历史,就是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 做好这个新的答卷,就是要按总书记要求,牢记“两个务必”,始终把党和人民事业放在首位,严格自律、慎独慎微,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省自身之过,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胸怀和气度,以“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加强政德修养,夯实走好赶考路的基础。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的百年奋斗征程已经开启,“赶考”在继续,我们一定要拿稳“赶考”接力棒,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昂扬的斗志和饱满的热情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向历史和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答卷!
(作者单位: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