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着一条幽深葱郁的小道走进去,约有二三里吧,有几间小屋。矮矮的,旧旧的,顶上长满了野草,墙根和檐子的瓦当长满了绿苔。没有院墙,偌大的林子里,一草一木都是它的景色。
主人是谁?有谁见过?我也只是见过一次。
那天已经是傍晚了,我就瞎逛,误打误撞,撞着了它的主人。大约七十来岁,个子不高,头发胡须都已花白,穿得朴素干净,特儒雅。
我靠近小屋的时候,主人正在烧茶。不远处一条石桌,几个小木凳,桌上除了茶具,还放了一摞书,有点旧了,但很整齐,一点角都没折。
主人见我过来,朝炉子添了一把柴,微笑着示意我坐下,说,茶马上就煮好了,等会儿喝一杯。
我也没有客气,说,好,就坐下了。
看看,都很眼熟。感觉和主人已有多年之交,感觉来过这地方很多次。也就两三分钟,茶煮好了,主人先给我倒上,然后再给自己倒上。
茶冒着缕缕热气,清香扑鼻。我呷一口,清醇淡雅,心想这绝对是上品,主人肯定不是一般人。
哪里哪里,可不是什么好茶,是我没事儿在山上采的一些叶子,不知道中喝不。
是吗,这山上还有这么好的叶子?
那就好,你若喜欢,走时带上一点。说着,就把话题转到那摞书上。
您喜欢看书。
也谈不上喜欢,就是没事儿翻翻,都是些老书了,你若有喜欢的,拿去看就是。
我瞅了一眼石桌上,没动那书。他领会了,说,屋里多着呢,来,你看看有喜欢的没有,拿几本。说完,起身带我向小屋走去。
门是老木门,下面有高高的门槛。吱扭一下,主人推开门,我迈过门槛一看,惊呆了,满满当当全是书,分门别类,整整齐齐。
主人说,这屋子已经好多年没有来过客人了,这些书也孤独了。
我仔细看看,又用手摸摸,书架上,书本上,没有一丝灰尘。
我说,您保存得好啊。
主人笑笑,不是不是,是这儿环境好,有山有水,草木葱郁,生不出什么灰尘。可惜的是,现在读书的太少了,人脑子里的灰尘太多了,需要打扫啊。
说着,他从书架上取下几本,递给我说,拿着这几本,回去读读,喜欢不喜欢,总会有点益处。
我接过,深表谢意。出了小屋,稍坐,天就黑了,与主人告别。他把装好的茶叶让我带上,挥挥手,又转身煮茶去了。
回到家,我赶紧跑到书房,想看看那几本书写的到底是什么。奇怪的是,掀一本是空的,掀一本是空的,几本书连一个字都没有。
我怀疑是小屋的主人拿错了,准备第二天一早去找他老人家问问。不巧,第二天我很忙,到了傍晚才有空。还是循着那小道走进去,可走了四五里地,还没找到那几间小屋。来回找,依然是找不到。
天晚了,月亮都已爬上树梢。一位砍柴的老人,背着一捆柴下来,我问老人,知不知道那个小屋在哪儿。
他摇摇头说,从没见过有什么小屋。
我愣在月光里,脑袋空了。猛地,我发现了,那砍柴人,不就是小屋的主人吗?
我赶紧追过去,能寻到的,也只有散落的月光。■汤青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