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25日
第03版: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贡献文学力量

■杨义堂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念兹在兹,反复强调。2013年11月26日,习总书记在曲阜孔子研究院视察时发出号召,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7年10月,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今年7月1日,他在“七一”讲话中强调,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在孔孟之乡工作和生活的文化工作者,我深切感受到习总书记对于中华文化的拳拳之心,领悟到习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殷殷希望。近年来,我深入学习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浩瀚的历史风云中寻找代表中华文化的重点人物和历史事件,用长篇历史纪实文学的形式来展示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魅力,创作出版了《大孔府》《大运河》《鲁国春秋》《千古家训》《北游记:苏禄王传》《抗战救护队》《昆张支队》等七部长篇历史文学作品,产生了较大的反响,还获得了泰山文艺奖、山东省文艺精品工程奖。回顾自己多年来的创作历程,收获良多,感慨良多。

找寻与时俱进的历史好故事,展示中华文化的巨大魅力。意大利史学家哲学家克罗奇说,一切的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些年来,我没有写历代帝王将相,没有写农民起义,也没有写流行的宫斗戏,而是紧扣中华文化的起源、传承和复兴主题,瞄准了在中国文化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和家庭,写出了他们对于弘扬中华文化的不懈努力。我的第一部长篇纪实文学作品《大孔府》写的是“天下第一家”曲阜孔府的命运。《大运河》写得是明朝永乐年间汶上彩山农民水利家白英的传奇人生。这部书在大运河申遗期间出版,送给国家遗产组织专家,国际遗产组织专家十分喜爱这个故事。《鲁国春秋》写出了整个鲁国历史,展示了周礼传承和孔子产生的背景,揭示了《六经》的来源,不仅是文学界的收获,也是当代儒学界、历史学界的大成果。《千古家训》写的是南北朝时期的北齐黄门侍郎颜之推的故事,留下的一部家训,彪炳千古,他的子孙颜师古、颜真卿都是重要的文化人。习总书记在提到了《颜氏家训》时说,《诸葛亮治家格言》《颜氏家训》《朱子家训》代表了一种家风。最近,中宣部等七部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可以说,《千古家训》就是一部家教家风的好教材。

严格历史考据,拒绝穿越、架空和戏说。由于多年从事文物保护和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的职业习惯,对当前文艺界特别是影视剧中的某些穿越、戏说和架空历史的做法深恶痛绝,认为那种胡编乱造是作家不肯下功夫研究造成的,是对中国历史的破坏和对青少年认知的伤害。我在每一次创作之前,都要做好资料收集和历史研究工作,做足功课,力争成为某一个方面的行家里手。在写《鲁国春秋》的时候,我不仅从《左传》《史记》《汉书》等历史书中找实料,还从近年来的考古发现中找证据,从当地民俗当中去考察,因此有了诸多历史发现。关于孔子的出生,司马迁在《史记》中说是“野合而生”,这一说话流传了两千多年,历代儒学专家想给孔子辩解,但都不得其门而入。我从周代的“国野乡遂”制度了解到,“野”是比“乡”更偏远的地方。近年来在江西海昏侯墓中出土了一块孔子铜镜,上面写着“野居而生孔子”,原来孔子不是“野合”而生,而是居住在偏远的“野”地,现在的尼山附近,还有“北东野”等地名。《鲁国春秋》出版之后,儒学专家和孔氏家族的人奔走相告:泼在孔子身上的污水终于洗清了。在写《大运河》的时候,我到汶上南旺镇的宋庄、白庄村实地采访,人们说这两个村子的人不能结亲,是因为两个村庄的人打过架,有世仇。后来我查阅地方志,这两个村庄的人是明朝工部尚书宋礼和农民水利家白英的后裔,当年,宋礼为了请白英出山治河,与其结拜为兄弟,兄弟的后代不能结亲,所以《大运河》中就有了宋礼白英结拜兄弟、共同治河的感人故事,书籍出版后,我带领两个村庄的人一起到大运河边共祭治河功臣,他们释却前嫌,都为祖先骄傲不已。

用中国人喜闻乐见的传统方式来讲中国故事。我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读书,对各种西方文学流派都非常熟悉,也曾尝试用先锋派和魔幻现实主义写过一些习作,但是在我开始写这些长篇历史文学作品的时候,却发现用那种抽象、意识流、荒诞、悲观的西方文学流派来讲这种大情怀、正能量的中国故事很不合适,于是重新研读《左传》《史记》和四大名著,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学汲取营养,自觉接续中国古代文学的创作传统。一是注重塑造人物,刻画人物性格,再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展示他们的曲折命运,体验他们的爱恨情仇。二是注重故事情节,挖掘出历史故事本身的曲折和张力,使故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冲突激烈,高潮迭起。三是突出重点,在展示主要人物价值观和精神追求的地方用力去写,使人物跃然纸上、光彩照人。在《苏禄王:北游记》中,苏禄王面对附近达威达威岛的欺凌,决心带领苏禄三岛的人们一起梯山航海到大明朝拜。他们乘坐着舢板和海盗、鲨鱼、海啸、暴风雨、食人鳄、海市蜃楼等进行斗争,还要和沿途的部落酋长斗智斗勇,最后终于来到大明。中国作协原副主席黄亚洲赞赏说:“北游故事,堪比西游”。《千古家训》中,颜之推身处乱世之中,三次亡国,多次被俘虏,陷于生死的边缘,每一次都惊心动魄。北齐被北周灭亡后,颜之推作为亡国之臣来到北周,他和从梁朝来的大文人庾信在一起谈天,庾信感叹梁朝灭亡,写了一首《哀江南赋》,颜之推感叹道,您还有江南可以怀念,而我的故国是哪里呢?他回家以后,不吃不喝,写下了长赋《观我生赋》,回忆一生经历,为华夏文明而歌哭,几天之间鬓发全白。我们在1400多年后的今天,听到先贤对华夏文明悲怆的呼唤,怎能不动容,怎能不接过圣贤的薪火,把它举起来,传下去?!

我在工作和写作之余,还经常到机关、学校、社区作报告,讲解这些书里的人物和故事,阐明中华文化复兴的伟大意义,很受欢迎。我觉得自己的心已经和这些历代圣贤融为一体,自己也融入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伟大实践中了。

2021-08-25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78315.html 1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贡献文学力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