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雁南
高层楼内电动车违规停放、充电要罚款了。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些高层住宅小区内电动车停放在公共门厅、楼梯间的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电动车搭载电梯上楼的现象也有存在。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居民住宅高楼小区内,有的小区有电动自行车存放棚,但却没有充电场所,而有的个别小区内充电装置竟是摆设,这就迫使有充电需要的居民将电动车搭载电梯上楼,或从高楼上甩出充电线,“飞线”充电,这就为居民生活安全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究其原因,还是与公共资源配置不足有关,尤其是公共停放区域缺乏,电动车充电桩短缺有关,这些问题亟待解决,包括物业、社区等部门要尽早协调。”在新世纪花园小区居住的上班族张女士说。
“楼道里到处停放着电瓶车,妨碍住户通行、影响公共环境还是小事,如若电瓶车充电时电路短路引发火灾,可就不是小事了。不仅个人财产受到损失,还侵害到公共利益,有的还危害到人的生命,这个责任可就大了。我们也看到过一些视频上宣传的,电瓶车在小区楼道内因充电或因短路造成火灾的,情景很是可怕,我们都应引以为戒。”明珠小区的李先生说。
“电瓶车是由大量的塑料和橡胶组件组成的,燃烧后产生的有毒气体足以致命,如果再引燃附近的可燃物,把火情扩大,后果更是不堪设想了。”在英华路一侧从事电动车维修的武师傅说。
市消防救援支队有关负责人表示,住宅小区的物业公司对小区内的公共消防设施、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等有维护管理职责。为防患于未然,避免火灾事故发生,消防等部门已要求小区物业采取“人防+技防”的措施,一方面社区或物业要设立电动车集中停放点和充电点,方便居民使用;另一方面,鼓励安装智能预警装置,一旦电动车进入电梯就能自动识别,电梯随即停止运行,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