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张艳华 刘飞
梁山县坚持新发展理念,探索采用“订单式”招商,推动招商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今年以来,全县在建2亿元以上省“十强”产业项目57个,新签约或即将开工建设项目35个,累计形成实物工作量23.86亿元,到位内资42.74亿元,在全市上半年招商引资考核中梁山县取得优异成绩,“十强”产业项目形成实物工作量、资金到位等位列全市第一。
探索“订单式”招商新模式
一是“订单”具体。根据全县40个招商专班自身优势,结合园区主攻方向和平台优势,对各个招商专班量体裁衣,下达订单任务,并进一步明确责任、明确时限要求,开展登门推介项目,敲门对接信息,上门沟通合作。二是定位精准。依托全县四大主导优势产业(专用汽车、教育服务、纺织服装、生物食品)、两大新兴产业(稀土新材料、临港工业)、六大特色产业(玻璃、涂料、轴承、家居、建材、环保装备)以及水浒文化旅游产业,按照“缺什么、补什么,有什么、优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的原则,在产业链上开展精准招商,着力实施“补链、强链、延链”工程,努力达到招商成效明显、招商成果突出、招大引强凸显的效果。三是目标明确。紧盯京津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等产业发达地区的重点城市,主要围绕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以大型央企、民企以及行业龙头企业为主攻目标、重点方向,认真研究分析,通过各类商会、协会、国家部门以及各类招商中介机构查询、筛选出与该县主导优势产业关联度高、匹配度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分门别类,列出底子,拿出单子,按图索骥,靶向招商。四是保障有力。在全县干部队伍中优选年纪轻、能力强、水平高、善沟通、会表达,有一定人脉资源的得力人员,组建起40个招商专班,共计200多人的招商队伍,专班专办、专职专业从事招商工作。围绕“招商订单”内容,强化项目策划包装,个性化制作招商专案,做到每个订单都配套一个招商专案,实现有的放矢、精准对接。在县财政较为紧张情况下,每年列支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订单式”招商工作的开展。
完善“招商订单”保障机制
一是实行指挥部领导体制。成立全县“双招双引”攻坚指挥部,县委书记亲自挂帅,任指挥长;县委常委、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政府副县长、县政协副主席等6名县级领导为副指挥长,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二是坚持县委书记专题会顶层设计。每周,县委书记专题会专门听取全县订单式招商工作汇报,统筹谋划、解决问题、提出方向,保证问题第一时间处理、政策第一时间决策、项目落地第一时间研究,保障了项目引得来、落得下、留得住、发展好。三是全力打造“三个一”工作模式。坚持“三个一”活动频次。即“每周一乡镇一专题一名县级领导、每月一主题一园区、每季度一集中推介”,宣传梁山、推介订单、广交朋友、扩大影响,做到了招商有热度、引资有力度。坚持“三个一”工作制度。推进“每周一调度、每周一汇总、每周一通报”制度,客观真实展示各个单位订单式招商工作实绩。同时,对于重点信息线索、重要意向台账项目,及时安排专人加强联络、强化沟通、推进进展。坚持“三个一”工作要求。每个招商专班,当年度内分别至少完成“签约一个、开工一个、投产一个”投资2亿元以上“订单式项目”;如果完不成任务,年终考核时,一票否决。
做实各类招商活动
一是积极“走出去”。今年以来,全县举办集中招商推介活动3次;开展主题招商活动7次,专题招商活动26次;外出开展招商活动685批次。二是热情“请进来”。上半年,全县接待来梁客商426批次,洽谈重点项目138个。截至目前,与世界500强企业建立联系81家,与中国500强企业建立联系共计168家,其中象屿集团、中集集团、河北物流集团已落户梁山,与中铁工投资集团、中国铁道建筑集团签订了合作协议,多家企业正在洽谈合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