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0日,下午。一场阵雨过后,《文化周末》记者来到了微山县鲁桥镇仲浅村。
2018年,在济宁市知名文史专家与《文化周末》联手发掘下,中共兖济县委旧址在这里走进人们的视线,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微山县红色文化的格局,也由此发生了里程碑意义的转变。
过去的微山红色文化资源,是以铁道游击队为主线,集中在济宁最南端,也就是济宁南北最狭长县区的南部;而在微山的北部,是以仲浅村仲子庙为主线的优秀传统文化地标。随着兖济县委旧址的发现发掘,并打造成为微山县域内新的红色基地,微山县历史性架构起北有兖济县委旧址、仲子庙,中有伏羲陵、庙,南有铁道游击队纪念地,以及殷微子墓、春秋目夷墓、汉张良墓等文化富集地的红色文化南北辉映,优秀传统文化一线贯穿的新的文化特质格局。
兖济县委旧址,坐落在仲浅村老运河边,是一处保存较好的清代民居。河对岸,是广为人知的仲子庙。如今的仲浅村,既有红色文化,又有传统文化,吸引了不少市民慕名而来。
《文化周末》记者了解到,为适应抗战需要,兖济县委办公地点曾多次变更。经过七十多年的变迁,有几处办公房舍已不复存在,仅存的这处房舍,为兖济县委1945年至1946年的办公旧址,是时任兖济县委委员、公安局长孙启民家的袓屋。
兖济县委旧址发现后,济宁市委、微山县委对旧址保护高度重视。微山县人民政府拨出专款,对旧址进行了保护性修缮,批准建立了兖济县委旧址纪念馆。
走近兖济县委旧址,门前悬挂着“微山湖北部地区抗战纪念馆”牌匾,门框镶嵌的蓝色标识牌上写有“仲浅村三区162”。门外的运河边,长满了成株成片的薄荷,青翠而有生机。打开大门,“福”字照壁青砖青瓦,浮雕工艺显示出修缮工作的细致。进门左转,就是兖济县委旧址纪念馆。
据资料记载和《文化周末》2018年独家报道,当年,为在日伪军严密控制的兖州、济宁地区开展工作,中共兖济县委于1944年10月成立,由冯起任县委书记,任一人、孙启民任委员。1945年3月,刘明调兖济县工作,任县委委员、县各界抗日救国会主任。
在兖济县委之前,这里被称作湖东县委。湖东县委大致是济宁以东、兖州以南、邹县以西的地区。1944年10月,为了适应形势的需要,湖东县一分为二,两城以南叫凫山县,鲁桥以北叫兖济县。兖济县委成立时在南贯集,辖南贯集、仲浅、王贵屯3个区,主要以仲浅为中心活动。
兖济县委共有3个办公地点,即南贯、鲁桥和仲浅。1945年上半年,县委办公地点迁到了仲浅,驻鲁桥、仲浅两地。县委的鲁桥驻地在刘明家里,仲浅驻地在孙启民家里,县委轮换进驻两地。到1945年下半年,兖济县委全部来到仲浅。
党史资料显示,1944年8月,取得微山湖地区反击顽军战役第一阶段作战胜利后,鲁南第二地委成立。为适应斗争形势的需要,中共鲁南区党委和行署,同年10月对部分县行政区划作了调整,决定撤销湖东县,分别建立兖济县和凫山县,随即建立了凫山县委、县政府和兖济县委、县政府。
鲁南二地委副书记许言兼任凫山县委书记,翟厚仁任副书记,颜化平任凫山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冯起任兖济县委书记,任一人、孙启民为委员,任一人任兖济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
孙启民,是兖济县委成立时最初3人之一,也是仲浅村附近最早的3名党员之一,另两名是王际福和刘明。1948年春,孙启民调往中央所在地河北平山县,参加中央社会部举办的培训班和接管国民党北平市警察局工作。加之兖济县后来变为嵫阳县,当年的资料便中断了。现在关于兖济县的资料,大多是另一位当事人刘明的陆续回忆。
兖济县委初建时,县委机关驻仲浅、南贯集等村,辖驻仲浅的原湖东县第四分区委和驻南贯集的第五分区委。以后又派四分区委书记王东升等,到济宁城南王贵屯一带开展工作,并于1945年3月建立了兖济县第三分区委。
兖济县委成立后的1944年11月,鲁南区党委派出一百五十多名干部到兖济县新区,协助县委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发展党员,建立党的基层组织;购买、搜集武器弹药,积极筹建抗日武装。短短几个月时间,在发展壮大党的队伍,加强政权建设和开展武装斗争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
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动青壮年参军抗战。经宣传发动,鲁桥成立了一百二十多人的雇工连(一连),张传钊任连长,仲兆锡任指导员;仲浅成立了城防连(新三连),仲兆喜、仲跻双任正副连长;南贯集成立反攻连(二连),张贯璞任连长。这三个连,充实到郑汇东为营长、程东亭任教导员的独立营。
兖济县委当时主要在南贯集、仲浅一带活动,建立抗日组织,开展抗日斗争,取得了奇袭日军马场、伏击日寇战船、截击日军汽车队、拔除日伪多处据点等胜利。
1945年,在兖济县委领导下,先后两次奇袭日军的军马场,共夺军马近百匹,鲁南二军分区成立了一个骑兵连。对此,二军分区专门在鲁桥召开了庆功大会,嘉奖了有功人员,《鲁南时报》大篇幅报道了从日军马场牵马的英勇事迹。
刘明的回忆录中,详细记录了奇袭日军马场的行动。当时,鲁南二军区要成立骑兵连,但没有战马,恰巧兖济四区的王东升接待了前来反映情况的酆崇礼,他是南赵村人,在济宁日军马场当博役。他说,恁要去搞马我可以带路。
经过情况分析,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时机。于是,在1945年2月上旬,由区中队长周长瑜和一班长郑怀水,带领14名区中队员和二十余名民兵前去,事先准备好湖里割草用的荷镰,到时候用它割电话线,还有鬼头刀,用它砍马场外围的铁丝网。
在辛闸吃过晚饭后,队员和民兵们踏着深过膝盖的雪地进发。路过石佛碉堡楼时,遇到敌人盘问:“干什么的?”答:“八路有任务,趴着吧!”这个碉堡里的伪军,是前些日子在鲁村谢家坡战斗未被消灭的秦有益中队的残部,他们害怕,并没有拦截,于是顺利通过,直奔济宁南教场的军马场。
队员和民兵爬过封锁沟,跳墙进屋,先把管事的师爷等6人扣住,告诉他们,“我们是八路,你们要立功赎罪,领我们认头马去。”所谓头马,就是带头的马,它走马都跟着走。找到了马鞍镫,共牵出军马46匹、骡子1头,师爷等人教育后释放。战士们骑上军马和骡子,胜利而归。
1945年农历二月初二,四区区中队原班人马,加上仲浅等村三十余名民兵,由酆崇礼和酆军兄弟俩带领,用同样的战术到济宁大炭沟日兵军马场第二次牵马,牵出军马27匹、奶牛2头,抓获4人教育后释放。他们回来时没走原路,而是越过铁路奔南北王庄。县武工队队长张文香带人迎接,胜利返回仲浅。二军分区在鲁桥一村奶奶庙前旧戏台上搭篷、贴标语,举行庆祝大会,表彰四区区中队牵马有功人员,每人奖励鞋子、毛巾、肥皂等物品。
奔袭济宁戴庄医院,是兖济县委取得的又一场胜利。频繁的战斗,使部队面临缺医少药的困难。1945年4月,二分区独立营董明春率部队配合兖济县第一、第二两个武工队,同时对济宁城北戴庄德国医院和济宁牌坊街“美以美”医院强行攻击,俘院长以下日本人7名、德国人25名,夺取药品及医疗器械35担、战马10匹、奶牛9头、卷烟机2台。
刘明同样记录下了这场战斗:郑汇东武工队进戴庄医院时,德国神父院长鸣枪抵抗被击毙。除将药品医疗器械、医务人员、神父、修女带走外,还搞到一部分武器,以后谈判用人交换了一些药品。突袭“美以美”医院的是韩继堂武工队,通过永大货栈(地下情报站)张敬轩那里了解情况后,带领独立营突袭医院,搬走药品、器械,带走医务人员,没遇敌人抵抗。一夜间将两个医院药品、医疗器械搬运到马坡、两城并建立了野战医院。5月1日这天,日寇垂死挣扎,网罗一群残兵败将又到马坡、两城进行最后一次“扫荡”,野战医院物品又被敌人弄走一部分。
这场战斗期间还发生了一场小误会:“金广润连队在鲁桥大桥南岸打了一下敌人,迫使敌人当日撤回济宁。我带通讯员焦广安和接替二区区委书记赵庆恩同志也于当天回马坡,在马坡村正南白蜡条子行前遇到一个行迹可疑的人,问他支支吾吾,猜测肯定不是平民,他身上内衣还穿了一件新浅蓝色褂子。浅蓝衣服,我知道是自己部队新发,故犹豫是自己的人,掏出手枪向空中打两枪,想威胁他一下,但他从腰掏出匣枪,我去夺枪,只夺回包枪绸子布,他开枪巧遇‘哑火’,就一头窜到道东白蜡条子林中,我追向南箔梁区中队所在地,这位气喘吁吁的逃跑者,正向区中队长季崇路叙说遇险情况,一听是场极大误会”。
攻克郭里集的伪据点,是兖济县委成立后不久取得的一场胜利。在邹县西南25公里的郭里集,有一处伪据点,构筑坚固,围墙全部用石头垒砌七八米髙,外壕沟与碉堡院落相通,驻有老牌汉奸4个中队。
1945年1月7日,邹县伪军5个中队集中在郭里集据点内,加强防守力量。为消灭这股顽敌,我一军分区首长张雄、贾耀祥、邢天仁(后改名黄作军),指挥湖东独立营七百余人、微山湖大队五百余人、南阳湖渔民队二百余人,在鲁桥用地板车装上钢板,再用湿透的棉花包上,当做“土坦克”攻打郭里集据点。
夜晚10时,红绿黄信号弹升空,战斗打响,直至天明。8日早晨,我们在碉堡下放了一个大炸药包,敌人害怕了,举着白旗陆续出来投降。9时左右战斗结束,俘伪中队长李永雪、陈吉祥、赵广山、吴豁子等三百六十余人,缴获三百多支枪。同月,二区在马坡盛紫庭地主大院内召开了农青妇代表大会,成立区各救会,选举南箔梁村杨东云为各救会长,会后地主大院被拆除,以防被敌人利用。
伏击日寇战船和截击日本军用车队两场战斗,也给日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其中,伏击日寇战船行动,还俘获两名日本兵,进行教育后为我军工作。
1945年秋,军分区朱兴邦连队驻仲浅,接受营长董明春交给的任务,伏击从南阳回济宁的日寇战船。部队提前埋伏在辛店外湖草地里,当敌船进入射击圈内,机枪怒吼,手榴弹在敌船周围爆炸,敌人慌乱还击后,纷纷跳入水中,被我军战士一个个提了上来,俘日兵两名,翻译1名,伪军15名,缴获部分武器弹药和大米、白面等物资。这两个日本兵经教育后参加了“日本反战同盟”,随兖济办事处开展对敌工作。
1945年8月上旬,兖济县武工队升级独立营后,配合警卫旅一个团,在孙氏店南岗上村,伏击了从济宁开往兖州的日本军用运输车队。炸毁汽车2辆,缴获3辆,击毙敌军多人,缴获军毯、罐头、面粉、香烟等各种物资。缴获的3辆汽车没人会开,有两辆用牲畜拖到泗河东,有一辆烧掉。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兖济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和全国人民一道,赢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大家欢呼雀跃,兴奋不已。
1946年4月,兖济县改称嵫阳县。
从1944年10月,到1946年4月,兖济县存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但就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兖济县委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辉煌战绩,书写了不朽篇章。
沿 着红色足迹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