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王晓宇
近年来,市妇联按照全国妇联、省妇联,以及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把实施乡村振兴“五大巾帼行动”作为新时代党的农村妇女工作的重要载体,在推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妇联组织的独特作用。
“创业创新”助力产业振兴
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求,争取各级扶持政策,多渠道支持农村女性创业就业。实施“科技创新 巾帼行动”。成立全省首家“巾帼返乡下乡创业联盟”,建立巾帼创业创新专家智库,牵头成立“济宁市巾帼创业创新专家服务指导团”,女科技工作者进入田间地头、走进工厂车间服务群众、服务企业,工作经验被全国妇联简报刊发,全国妇联领导给予批示肯定。
搭建融资和购销平台。举办春风送岗招聘会、“欢欢喜喜过大年”巾帼好产品展销会,举办济宁、新疆、万州三地“巾帼好品”直播带货活动,50家企业120余款产品进入直播间,吸引47万人次观看,销售额40余万元。持续为创业妇女提供“鲁担贷”“巾帼贷”等各类金融贷款服务,上半年发放各类贷款17.17亿元。
示范带动促发展。创建省市级“大姐工坊”“贫困母亲创业基地”“巾帼返乡下乡创业基地”“巾帼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等各类巾帼创业基地172处,争取市级财政支持105万元、省级项目资金扶持50万元,示范带动1万余名妇女就业。
“人才培育”助力人才振兴
强化乡村振兴农村人才支撑。开展技能培训和素质提升。开设“巾帼创业创新大讲堂”,推出“云培训、网上学技”线上培训专栏,组织女企业家先后赴青岛市、徐州市、重庆市、济南市等地考察学习,培训妇女近20万人次。
构建技能大赛活动载体。连续举办四届全市妇女创业大赛、家庭服务业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开展“巾帼巧匠”手工技能大赛,发掘创业创新项目50余个,选拔妇女创业典型100余人,市妇女创业大赛获奖选手周晴晴被评为第二届山东省“十大返乡创业农民工”。
培树创业典型。围绕乡村振兴、新旧动能转换、文化旅游产业等,支持女企业家创新创业。培树的市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杨楠被评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监事长臧永芝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理事金徽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济宁市女企业家协会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
“家庭文明创建”助力文化振兴
深化乡村文明建设,动员引领广大农村妇女、家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文明新理念。
家庭教育工作稳步推进。在社区家长学校选聘“第一校长”的工作经验被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刊发。曲阜“母子传承国学”项目被中央文明办、省委宣传部予以推广。开展“孔孟之乡群众最喜欢的家风家训”征集活动,编印成《孔子故里好家风作品选》2册。
关心关爱农村妇女儿童。深入开展“圆梦微心愿 点亮新希望”爱心公益助贫行动,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载体,累计帮助全市困境家庭妇女和儿童实现微心愿6700余个,中国妇女报以《“微心愿”点亮“新希望”惠及三地妇女儿童》为题报道了我市经验做法。
“美丽家园打造”助力生态振兴
动员广大农村妇女和家庭成员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共建共享生态宜居家园。
深入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层层开展“美丽庭院擂台赛”“十佳精品庭院”“小手拉大手 共创美丽庭院”等活动,创建经验被纳入全国“美丽家园”建设工作典型案例。
开展“牵手扶贫·共创清洁”活动。通过网络开展募捐活动,共发动10万群众参与,募集资金200多万元,全部用于贫困家庭人居环境改善。
开展“清洁庭院”创建活动。成立贫困户“清洁庭院”创建工作线,组建5000余支志愿者队伍,对8万多贫困户进行搬家式卫生大清扫,贫困户家庭卫生和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基层组织建设”助力组织振兴
围绕组织振兴和治理有效的要求,开展服务型基层妇联组织建设行动,发挥基层妇联组织坚强阵地温暖之家作用。
加强基层妇联组织建设。在基层党组织换届中突出女性指标,实现了100%的村两委中有女性成员,100%的村妇联主席进“两委”。我市嘉祥县换届工作经验被省妇联在全省推广。成立妇女微家。探索在任城区100人以下的中小微企业和建立党组织的社会组织中建立妇女微家,通过“妇联+网格”模式,实现服务群众精准度和妇女群众满意度全面提升。
开展“妇联执委进万家”活动。4.5万余名妇联执委“进万家门 解万家忧”,倾听群众诉求,把实事办到百姓的心坎上,切实发挥妇联组织作为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