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琵琶山中心小学 李翠娴
启发式教学的实质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 人的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这就要求教师以问题为突破口,形成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火花”与“灵感”,发展思维能力,最终达到创新的目的。
然而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和多次听课、互学的过程中,深切感到课堂提问存在许多弊端。如何优化课堂提问,广泛开展素质教育呢?这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艰巨任务,应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下面,就浅谈我对这方面的认识:
提问要紧紧围绕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在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把黄金时间花在文章内容和情节的疏通上,没有掌握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听、说、读、写能力。因此,老师的提问,既要围绕课文的重点,有利于突破课文的难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要从实际出发,利于语言文字的训练,真正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课。
提问要难易适度,让学生乐思,又深思。课堂提问要依据教材内容、本班学生实际水平进行设计。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无需动脑,就会脱口而出;设计的问题太深奥,学生听后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致使课堂氛围沉闷冷场。教师应设计一些精、新、活、难度适中的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吃到甜桃,还要让学生边吃桃,边驰骋思维、各抒己见。
提问要富有启发性,对学生要激趣。富有启发性的提问,能激起学生思考和强烈的求知欲,促进思维的发展,从而引起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并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创造力。例如,一位教师教《赤壁之战》时,一上课就提出:曹操80万大军被刘备、孙权的3万联军打败了,这是为什么?学生听后你看我,我看你,没有一个举手回答,但又想明白原因。老师趁机让学生打开书,所有学生聚精会神地默读起来。这样开头,学生兴趣倍增,读书欲望强烈,思维活跃,纷纷发言,轻松愉快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老师又巧妙地问:你们生活在和平时代有什么想法呀?有的站起来随口说道:“我们要动脑,要分析自己学习中的优势和劣势,发挥长处,克服困难,战胜学习中的敌人……”这样一问,把思维训练和思想教育熔育于一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提问要因人而宜,要适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效地进行课堂提问,如根据问题的难易,挑选程度适合的学生回答,这样做,优、中、差三类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大胆举手发言,树立自信心,还要以问题的难易作适当停顿,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思考时间,诱发他们的创造激情,切忌让学生站起来,然后再提出问题。有时一篇课文分析完了,还会有部分孩子不一定悟透悟深,这时需要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但对不同程度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要加以肯定,并鼓励他们积极动脑,勇敢提问,这样,学生就能在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学习,时时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