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允
本报通讯员 丁大庆 张冰
今年以来,微山县持续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相继实施了乡镇(街道)学区制改革和城区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学,创新优化教育管理模式,推动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为湖区教育特色发展增添了新活力。
精简管理层级与人员。撤销了乡镇(街道)教育教学研究室机构编制,将原管理人员分流充实到学校教学一线。全县14个乡镇(街道)共精简分流教育管理人员70余人,有力地强化了学校一线人员配备。以乡镇、街道为单位设立学区,通过校长(园长)联席会议的方式,统筹推进区域内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推行学区一体化办学。鼓励以学区为单位探索一体化办学机制改革,实现学区内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促进区域内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均衡性发展和内涵式发展。以学区为单位,整体规划幼儿园、小学、初中教育工作:统筹招生培养,保障适龄幼儿、儿童和少年就近入学;统筹教师资源,建立多种形式的教师交流机制,实现学区内优秀师资共享,通过联合培养学科带头人、共建教学团队等方式,整体提升教师学科技能和专业素养;统筹课程建设,建立小学与初中纵向衔接、横向协同的课程改革机制,推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化实施。
实施“捆绑”考核评价机制。结合教育均衡发展和督学责任区工作,制定学区制建设与发展评估办法。以学区为单位对教育工作进行专项督导,重点对学区资源配置水平、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估和考核。科学合理运用督查结果,实施学区内学校、幼儿园“捆绑评价”,提升学区制管理改革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创新学前教育管理和发展机制。将城区17所公办幼儿园按强弱均衡和地域相近划分为2个教育集团,直接隶属县教育和体育局管理,在建的城区新建幼儿园及小区配套公办幼儿园一并纳入。学前教育集团内实行一体化、层级式管理模式,即集团内多个成员园实行资源联合、科研联手、信息联网、品牌联树,事业发展统一规划、教育教学统一安排、教研教改统一运作、教育资源统一共享。
创新学前教育教师配备和补充机制。2021年,微山县在全市率先实施公办幼儿园备案制教师招聘,招聘备案制幼儿教师90名,配备到全县各公办幼儿园,破除了绝大多数幼儿园没有公办教师的现实局面。其中43名备案制幼儿教师配备到城区学前教育集团,同时将11名小学在编教师调整为幼儿园编制,对集团内原有小学教师进行分流工作,既为城区学前教育发展提供了专业化人员保障,又解决了学前教育挤占小学教师编制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