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11日
第A0420210711C版:

钱杰东:为党和人民奉献自己的全部

图文 本报记者 刘帝恩

5月31日,《文化周末》记者来到泗水县杨柳镇小颜庙村,正是金杏早挂满枝头。中共曲泗工委旧址纪念馆,即钱杰东烈士故居就坐落于此。

据杨柳镇宣传科科长侯文俊介绍,2015年,原中共曲泗工委会址被确定为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山东省党史教育基地。该馆在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广大群众开展政治、文化学习和公民道德建设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938年3月,中共曲泗工作委员会由钱杰东、乔海秋同志在钱杰东家中成立,钱杰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分管统一战线工作。钱杰东,学名汝滨,化名江洪,泗水县杨柳乡小颜庙村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泗水县历史上第一名中国共产党员。1938年6月,中共曲泗工作委撤销,中共泗水县委成立,钱杰东任委员。1939年1月,接任书记。1941年,病逝于莒南县,年仅29岁。1945年泗水解放后,人民政府将他移葬家乡小颜庙庄。

进入中共曲泗工委旧址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名为“红色薪火”的泗水革命史展览,共3个展室,设有“胸怀壮志,投身革命”“创建组织,发展壮大”“游击作战,扩大本区”“开辟阵地,坚持抗战”“发动群众,武装斗争”“为了胜利,全力支前”“坚持改革,面向未来”7个板块,展示了泗水县1921年至1949年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

来到小院中,钱杰东烈士故居门前,是一座石碑,刻有“钱杰东烈士故居”“中共曲泗工委旧址”字样,碑阴有文“革命之家志”,简要介绍了钱杰东的家庭。

在钱杰东故居里,黑白画像、实木的箱子和透过窗栏的斑驳阳光,似乎都在向我们讲述钱杰东和泗水县的革命往事。

1912年7月8日,钱杰东生于小颜庙村一个富裕农民家庭。他聪颖、自强,深得长辈的喜爱。家里聘请私塾先生,教他读书识字,成为本村钱姓家族的第一代读书人。

1926年,家乡遭遇土匪洗劫。钱杰东家的房子被烧光,东西被抢劫,全家人逃往曲阜城里。他开始用少年的目光,来注视种种不平和民众的苦难。他更加刻苦自学,以求深造,于1926年夏考取曲阜省立二师附属高小。

1928年6月,他高小毕业,又考入济宁省立第七中学。时值中国革命低潮,白色恐怖笼罩全国。面对国民党反动派镇压革命,屠杀中国共产党人的罪恶行径,省立七中进步师生掀起了反独裁、反内战,要求民主自由的学生运动。在这火热的革命洪流中,钱杰东感奋不已。他的思想觉悟发生了新的飞跃,很快从一个参加者成为运动的骨干。

1929年夏,学校当局以“带头闹学潮”为名,将钱杰东开除。钱杰东离开济宁省立七中,在进步师生的帮助下,通过原济宁省立七中进步教师、济南正谊中学校长褚步程,转入正谊中学,并由原名钱汝滨改为钱杰东。

在这里,钱杰东结识了进步同学程铭汉、鹿省三等,在他们的影响下,开始接触马列主义书籍。新的学习环境和新的斗争生活,使他的思想逐渐充实起来,从一个要求进步、主持正义的学生转变为自觉的革命战士。

1931年2月,钱杰东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时,他经常到历城、一师、北园乡师等地参加革命活动。一次在齐鲁大学开展活动,他被敌探察觉,幸而提前转移,幸免于难。

“九一八”事变后,日寇侵占我东北三省,国民党采取妥协退让政策。全国掀起抗日救亡高潮,学生运动风起云涌。这时,在中共山东省委的领导下,青岛、济南等地学生,准备组织南下请愿团,向国民党南京政府请愿抗日,钱杰东积极参加了这一革命行动。他和同学们一起,冒着漫天风雪,不顾反动军警的镇压,到济南车站卧轨截车,向市民和士兵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经过六天六夜的坚决斗争,迫使韩复渠答应备车,取得了这次斗争的胜利。

1932年7月,钱杰东在正谊中学毕业,报考省立一师未取,遂由党组织介绍到博兴县立第一高级小学任教。钱杰东以教书为掩护,在博兴县积极组织师生宣传新文化,介绍进步书刊,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活动,揭露国民党当局只打内战、不抗日的行径,并多次组织师生罢课。

钱杰东的革命行动,引起了国民党博兴县党部的注意,年底指使学校将他辞退。钱杰东回到了家乡,又到济南与省委取得联系,在省委直接领导下,继续开展革命活动。

1933年7月,由于叛徒出卖,中共山东省委遭到大破坏,各学校的党组织也受到严重损失。钱杰东的革命活动有些暴露,组织上确定他转移隐蔽。这年暑假期间,他考入山东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即聊城后期师范),编入九级二班。这时,聊师党的活动也和全省一样处于低潮,共产党员随时都有被捕的危险。钱杰东暂时不能开展活动,就秘密了解情况,团结同学,为恢复和发展聊城师范的党组织作准备。1934年下半年,形势渐趋稳定,钱杰东开始发展党员、建立组织的工作。首先,发展了杨绪铭(即苏明)入党。翌年春,联络共产党员盛北光、王连级,恢复成立了聊师党的中心支部。盛北光任支部书记,王连级任组织委员,钱杰东任宣传委员。接着,钱杰东又介绍耿荆山、赵芳洲入党,并积极培养耿伟、任汝舟、史占岐、邵玉琢、李相三等为党的发展对象。中心支部还担负起聊城、阳谷、寿张、堂邑、冠县等地党组织的领导工作。

在4月的一次会议上,钱杰东提出以合法形式组织同学开辩论会,宣传革命思想,扩大政治影响的建议,得到支部的赞同,同时拟定两个题目,一是“国家政权是否对人民有利?”二是“地主养活农民还是农民养活地主?”

辩论分两个小组,一组站在国民党政府所谓正统派一边,另一组站在被压迫、被剥削的劳苦大众一边。为了取得合法权利,他们以召开学术讨论会的名义,向教务处作了请示报告,得到教务主任黄沧溪的同意,并用同样的办法取得了国民党派到聊师监视学生活动的冯训育员(外号冯狗子)的认可。这样,在合法的形式下,狠狠揭露了国民党及其黑暗政府的反动本质,宣传了无产阶级革命真理,使国民党正统派遭到惨败,在全校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事后学校当局虽知事情严重,但由于事先批准,却不敢追查,真是有苦难言。

1935年冬,一二九运动发生。为响应北平学生运动,中心支部发动全校师生游行示威,并计划组织“赴南京请愿团”。校方闻讯,惊慌万状,命令不准在校内集会,聊城国民党党部也派军警阻挠。钱杰东此时已患上肺病,但他不顾疾病的痛苦,终日活动在群众当中,领导学生同学校当局和国民党顽固分子进行斗争,同学们称他为“铁钱”。

这次斗争,由于省委从1933年12月至1936年5月未恢复建立,没有得到上级党的正确领导和有力支持,因此没能取得赴京请愿的胜利。经过这次斗争失败的教训,钱杰东认识到取得上级党组织领导的重要性。于是,这年冬天,他和盛北光冒着纷飞的大雪,骑着自行车,顺黄河大堤,经阳谷,过范县,行程二百公里,到濮阳古云集一带寻找党的关系,终于在春节后与赵健民取得联系。

1936年春,韩复渠为建立地方武装,扩大势力,在济宁建起乡村建设训练处,命令全省12处师范学校的应庙毕业生,接受一年训练。钱杰东等共产党员根据省委的指示,在乡建训练处建立了党支部。由张元修任支部书记,盛北光任组织委员,钱杰东任宣传委员。支部建立后,领导学员同国民党乡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并赶走了留学意大利、带中将衔的军事主任。在这些政治斗争中,钱杰东始终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937年2月,钱杰东受训结业,分配到乐陵后,即成为中共乐陵县委宣传委员,参加领导该县党的工作。在半年的时间里,发展了一批党员,并在知识界建立了党的组织。“七七事变”后,他根据党的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对地方上层人士积极开展统战工作,争取国民党乐陵县长同意,在全县各乡师和农村建立了抗日武装。

当南犯日军逼近黄河,兵分三路进攻乐陵县时,钱杰东和杨绪铭率领第三乡校武装部队和该地区的农民武装,在庆云一带展开阻击战,打得激烈残酷,双方半天一夜相持不下。后来敌人调来大炮轰击,西、北两路敌军又占领了乐陵县城,钱杰东所率部队受到三面强敌夹击。撤退时,由于缺乏战斗经验,部队失散。钱杰东突出重围,辗转到了泰安,找到了省委。

1937年底,日寇突破黄河,侵占济南,沿津浦路长驱南犯,形势异常紧张。根据省委的指示,钱杰东回到家乡泗水县,准备组织抗日武装。他很快和地方党组织建立联系,并改名江洪,投入紧张的抗日救亡活动。

此时,钱杰东的肺病已明显加重,身体越来越虚弱。父母妻子都十分担心,劝他在家静养。但他一心想着党的工作和抗日救亡运动,不停地奔波在泗北农村,到处联络进步青年和各阶层人士起来抗日,家里成了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秘密聚会的场所。周蓝田、乔海秋等一批共产党员,经常在这里研究工作。

1938年初,泗水党组织响应省委的号召,发动了武装起义。周蓝田、管戈、刘海岩等带领队伍参加了省委领导的四支队。钱杰东看到党的骨干离开了地方,便向省委请示批准,在曲、泗边缘区建立了中共曲泗工作委员会,钱杰东、乔海秋成为工委主要负责人。

为了加强地方党的领导,建立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曲泗工委一面派夏云、武雨琴、夏风到国民党顽固分子秦启荣收编的地方武装国民党七十五大队做争取工作,一面致函四支队二团要求派武装干部帮助工作。四支队二团政委程照轩接信后,马上派张林夫、周庆标返回泗水,省委也派红军干部薛云亭和周蓝田到泗水工作。不久,七十五大队一部分人接受了党的领导,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泗水县独立营,成为泗水我党领导的第一支地方武装力量。

6月中旬,山东省委派孙汉卿来泗水,在高峪乡后侯家庄外茔地里召开了泗水县党的干部会议,宣布成立中共泗水县委。孙汉卿任县委书记,周蓝田任组织部长,武雨琴任宣传部长,张林夫任青年部长,夏云任统战部长,乔海秋任二区分区委书记,钱杰东因病重只任县委委员。10月底,孙汉卿调走,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决定建立中共曲泗宁县委,由周蓝田任书记,钱杰东带病接任组织部部长。

1939年1月,周蓝田调泰山特委工作,钱杰东接任中共曲泗宁县委书记。同年9月,中共曲泗宁县委改建为中共曲泗宁中心县委,钱杰东任书记。

面对残酷的斗争形势和艰难的生活环境,钱杰东完全置疾病于不顾。他带领县委一班人,奔波于汶河以南、泗河以北、津浦铁路以东的广大区域,领导人民群众积极地开展对敌斗争,并为地方党组织建设做出了贡献。

在一年时间里,巩固和发展了曲泗泰宁边区根据地,先后组建了9个区委,近百个基层党支部,发展党员200余名,还为党培养了一大批干部,为八路军主力部队输送了数百名战士。同时,建立了交通联络站,利用东庄“自治会”公开名义,先后护送了罗荣桓、陈光、朱瑞、徐向前、肖华等首长过往铁路线;为一一五师挺进鲁中、鲁南、滨海做了大量的侦察、警戒、带路、掩护等工作,还掩护一批伤员在地方养伤,为主力部队输送大批物资和传递信件,使曲泗宁边区的抗日斗争形势,出现了新的局面。12月,随着斗争形势的变化,曲泗宁中心县委撤销,钱杰东调中共山东分局第一区党委组织部任干部科科长。

1940年3月,调任第一区党委三地委组织部部长;6月,鲁南区党委成立,钱杰东又调鲁南区党委组织部组织科任科长。1941年4月,他在中共山东分局高级党校学习期间,终因积劳过度病逝在莒南县,年仅29岁。

在钱杰东故居,让人感动、难忘的,是他在青春年华怀着满腔热忱,斗志昂扬地为党为人民工作,奉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传承赓续红色薪火,学习钱杰东,就是要学他的精神,学他的作风,学他对党的工作全身心投入的劲头。

2021-07-11 图文 本报记者 刘帝恩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74185.html 1 钱杰东:为党和人民奉献自己的全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