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10日
第A0320210710C版:

阅有所得,读者自来

陈茂生

现在的人总说“忙”,而古人也忙,就有“床上厕上马上”的读书法,将“碎片时间”化零为整,用以寻找“颜如玉”和“黄金屋”。

时代不同,“三上”也变得不一样。譬如“床上”依旧,只是睡前倚床看手机乃一日中最惬意时光,悉悉窣窣看报看书声难受待见;现代医学说长时坐厕后果堪忧,“厕上”就不提倡了;如今马术是高端运动,一般人难以企及,所以变身最接近地气的“车上”。

预防近视眼是个持续性话题,从小就被要求“乘车不看书报”,也因未循此规,现在要戴着“啤酒瓶底”,才能“码字”解闷。如今车好了、路平了、乘车舒适了,以往的约束就成了富有弹性的自律;以至于乘地铁坐公交,不看看手机,等于就在脑门上贴张“老土”标签。老,在于跨不过信息鸿沟,无力在那个小玩意上划来划去指点江山;土,则是没有体验用小小手机纵览天下的乐趣。

从“阅读”本意而言,看书和看屏幕都归入“书香”范围也不为过。但曾偷眼张望周围的那些手机屏幕,打游戏约有三四成、看短视频、聊天的约三四成,逛网店的二三成,浏览网页的就不足一二了。

有高科技加持,用手机玩游戏、聊天和阅读,是同一姿态且瞬间转换。不像以往,正在弄堂撒野时突接线报“你爹回来了”,拔腿就跑,顺便拉一把正与同学大谈山海经的哥哥,回家气喘吁吁在矮桌边伏案做读书写字状,整套动作幅度大、范围广,没个三五分钟拿不下来。

同为“阅读”,学生“以学为主”。既奉父母之命,也惧老师督促,有动力也有压力。但二十多岁后的几十年间,乃人生重要时段,有个外国哲学家说消磨时光、装点自己和提高才干,是“阅读”主要功能,很直白也没瞎说,对红尘滚滚、如芒在背的人来说,会觉得有点奢侈。城市越来越大,人们蓦然发现,乘车上下班时段,成了最适宜的阅读窗口期。若每日耗时60分钟,看几篇千字文30分钟足矣;习惯渐成自然,奢侈就慢慢渗入生活。

要让阅读成刚需,读啥就是关键。无须“文起八代之衰”,但必有内容、有细节,让人在一笑一颦后有一悟一得,循线而去能有别样收获更好。譬如“夜光杯”里曾载文说,沪人难辨草鸡蛋、洋鸡蛋。作者李大伟先生指点道,敲开生鸡蛋后,牙签插进蛋黄而不倒就是草鸡蛋;尽管固执认为“不论草洋都是蛋”,而此细节一直牢记。

林语堂先生曾写道:“小品文应有四个字;曰清、曰真、曰闲、曰实。清者,清新之意,不落窠臼,不拾牙慧,又与凝重、烦细相反而言,与学术论文相反”。看似清丽的文字,作者必有穷经皓首,苦不堪言的过程,仅用轻松笔调表达罢了,谓举重若轻也。凡举轻若重的都以刚刚、惊现、雷霆……开头,以“你怎么看?”结束,凡此不看也罢。

酒店生意不好,老板不说食客口味刁钻,而是责怪厨师手艺差。同理,不抱怨读者稀缺,关键是要有硬菜,阅有所得,读者自来。

■毛毛 摄影

2021-07-10 陈茂生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74160.html 1 阅有所得,读者自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