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犁先生在和阎纲的通信中说,解放初期进城后,人和人的关系,因为地位,或因为别的,发生了在艰难环境中意想不到的变化,而“我很为这种变化所苦恼”;进而又因“苦恼”想到了朋友,想到了童年,于是,《铁木前传》诞生。
《铁木前传》这部小说,名曰“前传”,虽没等来“后传”,但魅力不减。它以诗化的语言,在正面肯定农村合作化运动的同时,注重人物内心生活的挖掘,对北方农村的人情美、人性美,给予了由衷的赞美之情。
在小说中,九儿和小满儿是两个主要的女性,都与六儿有关,可以放在一起解读。九儿和六儿青梅竹马,幼年时两家父亲交好,他们便在一起玩耍,干些活儿。不过,二人的距离也在他们的亲近中慢慢拉开着。他们去拾柴,六儿总把时间浪费在其他地方;与之相反,九儿劝他“赶紧拾柴”。冲突最明朗的一次,该是六儿捉田鼠了。捉鼠失利后,两人都很难过,不同的是,六儿是因为失去田鼠,九儿却是因为白白倒掉了盐水。
九儿和六儿不在一个频道上,更做不成志同道合。而与九儿相反,小满儿与六儿不爱参加青年团组织的学习,喜欢一起在黑夜里捉鸽子,直到黎明前,天空弥漫着浓雾,树枝、草尖和柴垛的檐顶上结满霜雪的时候,他们才回家。他们都向往无拘无束、自由坦荡的生活,也正是基于这一点,她和六儿很快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终究,九儿与六儿没了共同的目标,越走越远,和这片土地重逢的她,最初的“感到多么迫切和愉快”消失不见。童年的美好渐渐过去,苦涩无法遮掩。
除了九儿和六儿的苦楚外,他们的父亲铁匠傅老刚和木匠黎老东,也是苦的。他们交情匪浅,互称“亲家”,又说不清为什么这么叫。两个人给人做工,是兄弟手足般的关系。可久别后回村,铁匠打量着木匠高高翻起的新黑细布面的大毛羔皮袍,忽然觉得身上有些寒冷似的。等再次合作时,铁匠觉得木匠不是在同自己合作,而是在监督着。真正让木匠激怒铁匠的是,木匠绝口不谈六儿和九儿的亲事,倒说了句“这些日子,就当你们是在老家度荒年吧”,因之不欢而散。在他们身上,生活处境变了,人也变了,真可谓物是人非。
当然,作品中透露的不是一味的苦涩。在流畅的行文中,我们仍可以找到快乐的影子。童年是“乐”的,过往转化成记忆中的美好,如墙角独自开放的腊梅,暗香默默传来,温暖着一生。回忆是“乐”的,难以为继的日子里,傅黎两家相依为命的点滴,隔着遥远的岁月,被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尽管后来两人也好,两家也罢,都分道扬镳,但这些记忆仍然作为珍贵的东西封存在人物心底,无论世事如何变幻。
小说的末尾,九儿面对沉重的生活,选择坦然面对、勇敢接受并且昂扬奋进。还有四儿,他面对阻挠和误解,选择努力学习、认真工作并且坚定不移。他们心中有“冲破惊涛骇浪,在任何艰难的情况下也不会迷失方向”的信仰,这是深埋内心的美好,也是后天搏击风浪的力量源泉。
《铁木前传》 孙犁 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