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07日
第A0320210707C版:

议论风生

让经典诵读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郗卫华

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国文学始终展示着独有的熠熠光辉。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传统文化学习资源,积极引导指导学生进行经典阅读,让经典照亮学生的成长之路,让传统文化丰盈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

自身素质的提升与质变。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语文课程资源中占据着半壁江山。这就要求语文老师要深入学习传统文化,特别是对指导学生诵读的作品,更是要细品精琢。在此基础上,还要触类旁通,了解熟知与诵读作品相关相近的作品。比如,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同一时代的类似作品,作者的生平写作特点思想内涵等。只有这样,经典诵读才能尽可能地发挥出他们的宝贵价值和独特魅力。

充分发掘经典诵读资源的广度、深度与高度。在引领学生进行经典诵读时,语文老师要先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认读文本,善于利用工具书解决不认识的字和不能自己理解的词。引导学生采用各种方法阅读文本内容。然后,提醒引导学生探寻诵读作品的出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时代特征,去自主查阅搜集相关的作品,从而通过一篇经典作品的诵读带动学生的大范围的知识获取。诵读,不仅停留在对文本的诵、读上,还要带领学生深入诵读作品,比如在诵读《论语》时,除了各种形式的读,还应引导学生对诵读过的章节进行书法的摹写练习,鼓励帮助学生写读后感等,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写作兴趣。

经典诵读环境的有效打造。“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是《荀子 劝学》里非常有名的一句话,强调的是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对人的影响至关重要。所以,为了让经典诵读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充分利用文化长廊、走廊墙壁等载体,张贴各种经典诵读材料,让学生置身于传统文化的海洋。同时,还要通过带领学生去图书馆、参观博物馆、文化馆,采访传统文化的优秀传承人士,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经典诵读的兴趣。

展示经典传承传统的平台与路径。要积极为学生搭建各种展示平台,提供多样化的表现方式一定能够使学生爱上经典诵读,喜欢传统文化。比如利用升国旗仪式,推选学生领读本周的诵读主题,担任传统文化校园传播大使。利用二十四节气为时间节点,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如清明节诗歌会、端午节读楚辞敬屈原、六一儿童节开展经典诵读展演、传统舞台剧编排展演、中秋节开展赏月诵读交流会等,吟诵有关中秋、明月的诗词歌赋,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作者单位:济宁市枣店阁中心小学)

2021-07-07 议论风生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73747.html 1 让经典诵读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