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利
红色百年、历程辉煌,深刻证明了我们党“为什么能”、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为什么对”。百年视阈下回顾党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坚持与发展,对实现伟大复兴意义重大。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维、辩证思维、理论思维、系统思维。面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改革开放等时代课题,我们党实事求是、凝聚力量,成功解决了近现代历史上面临的五大时代命题。在毛泽东的带领下,从实践与理论上开始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开创,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在邓小平带领下,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开启了改革开放新征程。在江泽民带领下,使党的思想路线通过与时俱进加强了党的纯洁性先进性建设。在胡锦涛带领下,实事求是地反思发展问题,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下,我们党实事求是,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它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即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灵魂,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和灵魂;它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是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毛泽东强调:“我们党是有实事求是传统的,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体现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马克思主义本质: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百年历程中,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经历了初步形成、恢复发展、持续深化三个阶段。1938年9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只有远见卓识,才能不失前进的方向。”这是“实事求是”第一次出现在党内会议上。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首次阐释了“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1945年4月,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标志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党内的确立。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重新恢复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邓小平指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邓小平坚持实践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江泽民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对实事求是实践内涵的深化。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求真务实、科学发展,进一步丰富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零乱的现象中发现事物内部存在的必然联系,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标志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发展到新的高度,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
百年历程,我们党坚持发展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党取得成功的秘诀。“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坚持与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新时代启迪。首先坚持党的领导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础。百年历程证明,坚定党的领导是坚持正确思想路线的最有力保障。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领导是我国取得“两大奇迹”关键密码。其次坚持一切以人民为中心。我们党没有任何私利,始终实事求是,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人民性,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再次坚持具体国情与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新矛盾”,对我国的实际做了全新的判断与概括: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是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导之下的客观判断,也是答好时代之卷的现实基础。最后提高执行,久久为功。“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新时代更要干字当头,把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落细落地落实,持之以恒、接续奋斗,开创更美好未来!
(作者单位:中共济宁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