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县馆驿镇东丁小学 李鹏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的不仅是加强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还包括通过教学促进小学生精神世界的建设和身心的健康成长。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往往通过对阅读文章的讲解为学生传达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并且让学生在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感情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所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程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对于阅读课程的兴趣就显得十分重要。而要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改变阅读课程的教学方式。具体来说就是要求教师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来活跃阅读课堂的氛围,使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被牢牢地吸引在教学的内容上。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学习课文《一分钟》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为学生创设相应的场景,让学生亲身在情景中对文章的内容进行体验和理解,并且可以结合现代科技让学生对文章中主角迟到一分钟时路上,学校里的经历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除了这种方法,问答式的引导教学方式也是增强学生阅读兴趣的主要教学模式之一。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文章的内容和情感有更深的理解,更能够活跃课程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
除了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来增强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之外,教师增加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的要求,拓宽学生课外阅读的范围也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一个有效的方式。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想达到增强阅读兴趣的目的,教师就不能盲目地要求学生增强课外阅读量。而是应该结合小学阶段学生本身的兴趣点以及班级内不同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的不同来设定不同的阅读目标,并且为不同类型学生划分不同的课外阅读目标类型。这样,学生在对内容偏爱的驱动下会对阅读产生更大的兴趣,同时也能逐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增强自身的阅读积极性和阅读能力,进而促进小学语文阅读课程的教学效果的增强。
阅读教学在增强小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文章分析能力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提高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质量和效果是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而要达到这一教学目的首先要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改变阅读课程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兴趣拓展课外阅读等途径来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从而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增强和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