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知道林清玄,是因为他的《心田上的百合花开》。
那时,我刚进入不惑之年,孩子刚上初中。我工作清闲,工资微薄。男同事们因为要养家糊口,大都做起了兼职,而女同事们则整天吆五喝六打麻将。我对打麻将不感兴趣,照顾好孩子,忙完家务之余,一段时间我迷上了十字绣。
一天晚上,因为绣十字绣得时间太长,低头累了,我拿起了孩子的语文阅读练习册。一篇题为《心田上的百合花开》的文章,像磁铁一样吸引住了我的目光。
一株小小的野百合,为了心中那个美好的信念,竟是如此的执著和坚韧。面对野草的嘲讽讥笑、蜂蝶的鄙夷劝导,野百合坚定的信念始终没有动摇:“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毫不起眼的百合花,用自己的行动默默抗争,独行其道,终于修成“正果”,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当百合谷成为人们的“圣地”之时,每一朵野百合都能谨记第一朵百合的教导:“全心全意默默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文中的许多话就像石子扔进平静的湖水中,在我心里泛起层层涟漪。我从小喜欢读书,对于报纸杂志上发表出的每篇文章,我都心存敬畏。能让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是我的梦想。大学刚毕业时,我常读书写日记,有一篇文章发表在了一本不出名的图书上。后来因为结婚生子,我的梦想被柴米油盐侵蚀,失去了该有的光泽。
百合花的那些话,如当头棒喝一般提醒我:难道你早已对梦想不抱有希望了吗?你根本就没有去努力争取过,又怎么知道梦想不能实现呢?如果你再这样随波逐流,安享生命的岁月静好,到老了只会沦为大千世界的一粒微尘。趁你现在还不算老,放手搏一搏吧,让人生从此与众不同。
后来,我知道写这篇文章的作者叫林清玄,他是台湾高雄人。立志从文后,他每天都在不断地写——小学时每天500字,中学时代每天1000字,大学时每天2000字,毕业后每天3000字,几十年来一直坚持不辍。在其一生中,一共写了一百七十几本书,摆起来比他自己还高。他的作品被大陆、港台及新加坡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许多作品广为人知。
不知不觉中,遥远的林清玄成了我的写作引路人。于是,我把绣十字绣的针线束之高阁,成了各个书店的常客。自那以后,我跨入了文学爱好者的门槛,进入阅读饥渴期。我像一颗在贫瘠土地里生长的种子,拼命从书中汲取一点点营养。
我从书店里买了林清玄的好几本书,像《心的菩提》《情的菩提》,还有《林泉》《清欢》《玄想》《在云上》。他的文字,温暖优美,平静却给人力量,我一段时间读得如痴如醉。
像阅读林清玄的作品一样,在阅读当中,如果哪位作家的一篇文章吸引我,像白落梅、安意如、丁立梅、雪小禅等作家,我会买来他(她)的五六本书来读。一本本的书,给我带来了无尽的愉悦和心灵的滋养。我读畅销书作家的心灵鸡汤,读唐诗宋词,也读古今中外的名著,甚至对女儿和外甥女的儿童文学和青春文学也很痴迷。这几年,我读的书有几千本,不同种类的书,让我得到不同方面的提升,每一次阅读都为我打开了一个世界,突破我个人经验的有限性,不断丰富自我,拓展自我。
读了一些书,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我禁不住拿起手中的笔,写下自己的所感、所悟。我一开始是在QQ空间和新浪博客上写文,后来怀着忐忑不安的心尝试着投稿。那一年,也就是2014年年底,当我的第一篇文章在一家杂志上发表时,我禁不住热泪盈眶。这几年来,我在国家和省市级杂志报纸上发表文章近40万字,几次征文比赛获了奖,还成为作家协会会员。这一切都得益于《心田上的百合花开》对我的影响,得益于林清玄先生的文字魅力。
2019年1月23日,林清玄先生溘然病逝,享年65岁。我觉得他不是离开了世界,只是走出了时间。
我相信,林清玄不仅是我的文学启蒙,他应当是许多人的文学启蒙。被领入门后,有心有缘之人可以在文学的世界里走得很远。他播种,我们成长,一片片树林沉默地、骄傲地树立着,生息不止,从容各异,迎来送往间流淌着文字与生活的美。
企盼每一位曾受先生文字滋养的作者和读者,能够如先生一般,持续做一个有趣而深情的人,企望每一颗良善的心灵,永远不要过期。愿百合花永远在你的心田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