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14日
首页
第03版:

延续读书好家风

今年48岁的刘凯宁是任城区仙营街道南岱村的一名普通居民,在他的家庭中,看书可以说是从老一辈就传承下来的良好家风。从刘凯宁的爷爷开始,到刘凯宁的儿子,四代人无不对书籍有着痴迷般的热爱。

刚来到刘凯宁家,醒目位置摆放着一个满是图书的书架,《红楼梦》《喻世明言》《白鹿原》《青春万岁》……有崭新的书,也有时代感颇深的老版图书,内容从古至今、包罗万象。“像这本《红楼梦》,我就有过好几个版本,有些因为被翻过无数次后,都破烂不堪,就又买了新的。”刘凯宁告诉记者,前段时间他和朋友搞了一个捐书活动,一共捐了上千本,现在这些书还只是他藏书的一部分,太多的藏书和杂志都因为放不下就放在老房子或是捐走了。

自幼就喜欢看书的刘凯宁,也是因为家庭的原因而爱上看书的。刘凯宁的爷爷和父亲都是南岱村的普通居民,都爱看书,耳濡目染当中,刘凯宁逐渐培养出对书本的浓厚兴趣。“小时候父亲从单位借一些书回家阅读,父亲就借回家一些小说之类的,有像《林海雪原》《第二次握手》《呐喊》《狂人日记》等,放假的时候我就喜欢窝在家里看书。”刘凯宁说。

刘凯宁的儿子今年也已经21岁,目前还在大学读书,在刘凯宁的熏陶下打小也喜欢看书.孩子还有间属于自己的小书屋,“孩子读书有自己的兴趣,只要大方向正确,我不会过多干预。我认为,这是作为父亲对儿子阅读最好的支持。”刘凯宁说。

爱看书,俨然是刘凯宁的一种生活习惯。过去数十年间,刘凯宁逛遍了济宁大大小小书店,他特别喜欢逛书店的感觉,有的时候陪着爱人逛街,他就一头扎进附近的书店里。在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很多人生活“离不开”手机,刘凯宁依然难能可贵地保持着爱看书的习惯,刘凯宁更多的是把看书当成生活的一种调剂和放松。不喜欢摆弄手机,刘凯宁更喜欢捧上一本书,在灯下细细品读的感觉。

而作为济宁书法家协会会员的刘凯宁,同样把书法也当成是他生活中的“调味品”;因为写得一手好字,村里有个红白事,他都主动去帮忙,春节的时候他喜欢帮大家写对联。他说读书、书法是常写常青的艺术,他将在这条道路上继续走下去,把这种好的家风继续传承下去。记者 梁琨 鲍童 摄影报道

2019-05-14 1 1 日报 content_659246.html 1 延续读书好家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