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土生土长的邹城人,一直因为亚圣故里而温暖着骄傲着。在外工作且繁忙着,但回老家时大都会到孟府“转一圈”,古风幽韵中“让心灵放个假”,再和孟子隔空对话。庭院深深,一切喧嚣归于宁静,精神又一次臻于升华。
游孟府,观赐书楼,赏流苏是我多年要做的事。洞槐望月、桧寓枸杞、古柏抱槐、藤系银杏历来是“三孟”的自然奇观,吸引着众多文人墨客作诗留赋,如明代董其昌曾叹曰:爱此孟祠树,森然见典型。沃根洙水润,含气峄山灵。阅世磨秦籀,参天结鲁青。方知樗散寿,只入列仙经。而我更喜欢赐书楼旁的流苏,四月花如雪。
赐书楼是明代建筑,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是孟氏后裔存放皇帝钦赐墨宝、书籍和家族档案的地方。两层的楼房,上层正中悬挂着清代吴企宽篆书“赐书楼”横匾。楼不大,却显得异常古朴大气。与赐书楼儒风十足相辉映的,是楼前两株三百多年的流苏树。
每年四月,孟府的花事不断。两株高大的流苏,善解人意的如约而至。她娇羞含苞待放时,花蕾如糯米,藏于绿叶中随风时隐时现。而浓郁的芬芳早已掠过高院,诱得行人驻足侧目。不待几日,花就完全怒放了。从空中俯瞰,流苏巨大的树冠覆盖了整个院落,却不显一丝的张狂。簇簇白花如覆雪盖霜一般,银装素裹、洁如精灵,倾情点缀着满院的春色,让人看了,陡生怜香惜玉之情。
千年府邸流苏开,一片白云出墙来。赏花更应赋诗,每年的四月中旬,“流苏诗会”都在赐书楼旁如期举行。流苏树下,诗友们或坐或站,尽情朗诵着古诗歌抑或自己的诗歌,不亦乐乎。院子的四周也有满满当当的听众,时而屏息静听,时而热烈鼓掌。有一次,我也触景生情,写了一首拙诗:“忽如一夜春风来,万簇流苏竞相开。亚圣庭院关不住,馨香阵阵出墙来。如雪似雾随风舞,恰是仙女舒袖摆。游客自拍欲留影,又恐惊花落瑶台。琼殿古风缀新韵,钟声轻掠祥云彩。倘若孟子今安在,会吟最美流苏开”。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孟子曰:养身莫善于寡欲。处身儒风邹城,观孟府犹存古韵,赏流苏簇簇白花,听孟子湖涓涓细流,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