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07日
首页
第01版:

不文明出游 让清明节变得不“清明”

本报济宁讯(记者 王粲)清明小长假,外出踏青、游玩成为人们度假的首选。外出旅游,是件轻松美好的事情,大部分游客都能做到文明出行。但一些游客的不文明举止,却大煞风景。让我们聚焦那些不文明的行为,揭一揭那些不文明的事儿。

镜头一:在我市某文物景区,有游客纵容孩子攀爬作为文物的汉白玉栏杆;

镜头二:在城区某公园,有游客在草坪内卧膝长谈,丝毫不顾及草坪内“禁止践踏”的提示牌;

镜头三:在城郊某景区,有的游客攀爬树木拍照,临走时还要摘下树枝上的花作为“纪念品”;

……

针对这些不文明行为,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旅游行业协会专门安排志愿者在各大景区开展“文明旅游 健康清明”志愿服务活动,劝阻不文明旅游行为,营造文明和谐的旅游氛围。

文明旅游不仅关乎个人,更关乎一个城市、整个国家和民族形象。目前,市文化和旅游局已制定了《济宁市诚信旅游建设“红黑榜”发布制度》,对游客的文明行为和先进事迹进行表扬,对游客的严重不文明行为,依照《国家旅游局关于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予以曝光。对于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游客会被上“黑名单”,影响该游客再次出游,严重的会限制出境。

2019-04-07 1 1 日报 content_648833.html 1 不文明出游 让清明节变得不“清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