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赵延怀 李秀明
“把咱屋里的夏威夷果拿出来给你大爷爷尝尝。”2月11日,正值农历的正月初七,在汶上县康驿镇邵庄村,邵光其一边修理电动车,一边“指挥”儿子招待来修车的邻居。
44岁的邵光其是村里的贫困户,多年前因患有强直性脊柱炎,导致驼背,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常年需要吃药。妻子在家务农,还有两个上学的孩子,家中没有其他收入,生活比较困难。2014年,邵光其家被识别为精准扶贫户。康驿镇政府针对邵光其因病致贫、家庭负担重的实际情况,精准制定帮扶措施,先后为邵光其办理了农村低保、残疾人补贴等政策待遇,两个孩子上学有一定的生活补助,基本生活得以保障。
为将扶贫与扶智扶志结合起来,该镇利用“输血+造血”的扶贫模式,找准贫困户自身优势,进行正向激励,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充分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创造性。在扶贫干部鼓励下,邵光其报名参加了镇里举办的残疾人技术培训班。利用在培训班学习的技术,加上自己善琢磨的优势,邵光其很快学会了电动车、电机、农村小家电等修理技术。2016年,邵光其在村里开起了一间维修铺。凭着认真能干和热情服务的精神,维修铺经营得很是红火,在为别人带来方便的同时,还增加自己家的收入。2017年,邵光其家顺利脱贫。
随着家庭经济条件的好转,春节前夕,邵光其把家里重新粉刷了一遍,旧门窗也都换了新的,还购置了一台新彩电。为了更好地为乡邻们提供修理服务,邵光其还购置了一整套崭新的修理工具。“以前过年也就那样,看着啥贱买点啥,这个年不一样了,我带着孩子们赶了好几个年集,鸡鱼肉都买了不少,大人孩子都买了新衣服,还买了很多以前听都没听过的干果,让孩子们也过个好年。”邵光其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