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1月29日
首页
第02版:

产业升级叫响特色农产 “绿水青山”打造生态乡村 民生保障提升幸福指数

卜集镇:奏响乡村振兴发展新乐章

本报记者 武旭 本报通讯员 李书航

规整的绿化设计、干净的村区道路,在金乡县卜集镇的村庄健身广场上,几位村民正在有说有笑地健身锻炼;商业街上,五金百货、生鲜瓜果一应俱全,村民出门百米之内就能满足日常生活所需;村居田间,平整道路两旁各类植物错落有致,大叶女贞、冬青等越冬植物点缀期间,让人嗅到一丝春天的气息;深入田间地头,农业合作社有了“土地流转”的加持,高价值的农作物新品种正在“开疆扩土”……2018年,金乡县卜集镇紧紧围绕“古缗文化小镇,幸福和谐卜集”发展定位,精准施策、凝心聚力、苦干实干,“乡村振兴”拿出了靓丽成绩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协调发展。

富硒瓜果特色村的文化广场。

全年送戏下乡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土地流转“攥指成拳”聚能

“四季果香”成就绿色卜集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发展现代农业是产业兴旺最重要的内容,其重点是通过产品、技术、制度、组织和管理创新,提高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标准化、制度化和组织化水平,推动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在卜集镇党委书记曾黎明看来,要想让村镇人口富起来,必须结束以往“小而散”,这家两亩蒜那家三亩瓜的产业格局。要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和特色高效农业,壮大蔬菜、果品、畜牧等优势特色产业,将以前“小而散”的种植结构集中起来形成“拳头”,形成具有影响力的产业亮点和农作物品牌。

自2013年开始,一个被当地村民称为“映霞红”晚熟桃树新品种开始在卜集地区推广,在精心培育进入盛果期后,“映霞红”的每亩种植收益达3万元,比传统农业种植高出近2倍,而这背后,就有土地流转、集中运营的专业农业合作社的身影。

“金乡县圣丰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于2013年底至2014年初成功流转土地220余亩,从事晚熟桃新品种的种植、成品果销售及苗木的繁殖,是目前鲁西南地区乃至全省最集中的晚熟桃种植基地。”合作社负责人卢建新说,如今已发展雪桃种植280余亩2.5万株。“土地流转集中使用后,合作社统一规划管理和技术服务,抗风险能力更强,收益更多,也为优良品种的推广打下坚实基础。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石。产业兴盛支撑乡村振兴,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卜集镇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抓手,先后投资9000余万元,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8.1万亩,2018年启动了4000亩循环生态农业示范区和5000亩连片高效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区“农业双区”建设,新建经济林带1000余亩,不断增加绿色农产品供给,打造了“春有大棚葡萄、夏有青瓜、秋有香瓜、冬有雪桃,四季瓜果飘香”的绿色卜集。目前全镇西部万亩辣椒基地,西北部雪桃基地,东北部青瓜、稻米基地,中部圆葱基地和东部循环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五方特色种植产业格局初见成效,依托这些农产品资源,坚持“一村一特色”,多渠道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点,不断促进企业发展、产业做大、集体增收和农民致富。2018年12月,昊源肥业获得“山东省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荣誉称号。同时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投资3.5亿元的松盛锂电池电解液关键溶剂项目已经落户新材料园区;投资2亿元的济宁天和润滑油项目已与园区签订正式合同。

“森林乡镇”见证乡村蜕变

乡村文明助力“文明乡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终目的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三者缺一不可。近年来,我们下大气力对镇村环境进行了整治,美丽乡村品质得到大幅度提升。”该镇分管负责人党同财自豪地说道。

卜集镇坚定不移的践行习总书记的“绿水青山就金山银山”理论,坚持靠生态来打“底色”、增“色彩”、提“靓度”。先后投入1000余万元,积极推进辖区道路提档升级;持续推进大绿化攻坚,厚植密植路网水网园林绿化,栽植各类苗木7万余株,驻地森林覆盖率达35.5%,2018年11月成功创建山东省森林乡镇。

推动美丽乡村提标扩面,坚持“一村一品”,投资300余万元,打造满庄、寺后王等6个村为中心的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实现从示范引领到普遍推进。同时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发动群众3000人次、出动挖掘机200辆次、清理垃圾500余吨。一系列的整治措施正促使该镇开启“整、洁、美”模式。

“未来的卜集,不仅产业兴旺、环境优美、宜居宜业,还是一个文化积淀深厚、能够安放乡愁、体味乡情的地方。镇党委一班人也达成共识,乡村经济发展了,文化不能荒芜。只有繁荣乡土文化、留住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才能为农村地区的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的精神保障和文化支撑,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镇党委书记曾黎明满怀憧憬地说。

精神文明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内在保证和动力源泉。卜集镇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把省级文明乡镇创建作为提升品位、打造和谐文明新卜集的重大举措,以移风易俗和村级文化活动场所提升为抓手,极大的丰富了群众的精神世界。2018年12月份,被授予“山东省文明乡镇”荣誉称号。

“划片定岗”铸就战斗堡垒

党建+精准扶贫同频共振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农村基层党组织处于党的工作最前沿,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村级党组织建设上,卜集镇在金乡县委组织部指导下,大力实施村党支部星级化管理、农村党员亮化记分管理和党建示范区创建工程,引导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推动乡村高水平振兴。同时认真开展“践行王杰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建设过硬支部”活动,投资500余万元,积极开展村级活动场所提升,不断增强了凝聚力和战斗力。

“开展党员划片定岗联户以来,涌现出不少先进农村党员,他们利用各自优势,带领群众搞大棚种植,30余名贫困户成功实现脱贫。下步,我们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新模式和新平台,不断加强镇党委‘红色阵地’、支部‘红色堡垒’、党员‘红色细胞’三级建设,努力建立党建引领、民生牵头、服务搭桥的工作新格局。”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卢艳说道。

坚持厚植党的基层基础,始终把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挺在脱贫攻坚最前沿,将农村党组织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线指挥部。“近年来,我们突出问题导向,聚焦补齐短板,积极开展了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危房改造等系列攻坚工程,着力解决贫困户面临的切实困难,精准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镇扶贫办主任王圣旭介绍说。

截至目前,该镇共实施危房改造158户,救助贫困大学生42名,免费治疗各类慢性病病人149人,发放孝善款16.32万元、产业分红33.4万元、其他各类救助80余万元;同时建成扶贫基地4处、扶贫车间2个,受益贫困户445人,年人均收入增长1000余元,全镇848户、1836人实现了全面脱贫,贫困户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2018年11月份,卜集镇荣获“山东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党建文化展厅,激发党员干事创业激情。

2019-01-29 本报记者 武旭 本报通讯员 李书航 产业升级叫响特色农产 “绿水青山”打造生态乡村 民生保障提升幸福指数 1 1 日报 content_628453.html 1 卜集镇:奏响乡村振兴发展新乐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