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逊 本报通讯员 王鑫
咬定青山不放松,不拔“穷根”不罢休。去年以来,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扶贫重要论述为指导,始终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牢牢把握“2018年基本完成,2019年巩固提升,2020年全面完成”的工作布局,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下足“绣花”功夫、做好精准文章,各项工作深入推进、进展良好。截至目前,2018年底全市省标以下贫困人口实现脱贫989户、2290人,无新识别和返贫人口,圆满完成省定年度脱贫任务,基本完成全市脱贫攻坚任务。
坚持高位推动 健全要素保障
严格落实攻坚责任。严格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深化党委政府、行业部门、党员干部“3条责任落实线”,深化“五级”包保,推进“1+N”结对帮扶。持续压实行业扶贫责任,行业部门制定责任目标,各成员单位向市委市政府作出承诺。开展领导干部遍访贫困对象行动,市委书记带头,县乡村三级书记齐动,目前已遍访贫困对象71555户。
不断强化资金保障。2018年,市级以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57亿元。按照统筹财政涉农资金20%的比例,统筹整合市级财政涉农资金6246.8万元。县级安排专项扶贫资金1亿元。按照“政府、银行、担保、保险”多元化贷款模式,稳步推进小额扶贫信贷,新发放小额扶贫信贷资金1.05亿元,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2170人。
营造攻坚浓厚氛围。积极搭建市直部门、县市区工作交流平台,高质量办好《济宁脱贫攻坚简报》,截至目前编发162期,被《山东脱贫攻坚简报》刊发14篇。评选表彰“攻坚路上——精准扶贫好新闻好作品”,精心组织开展“10﹒17”全国扶贫日活动,集中表彰全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持续营造脱贫攻坚的浓厚氛围。
瞄准攻坚方位 聚力攻坚提升
攻坚重点区域重点群体。聚焦我市“3个2”重点区域,紧盯“老病残”重点群体,加大资金、政策倾斜力度。2018年市级以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9.07%安排到泗水、梁山两县。为20.76万名贫困人口购买2018年度扶贫特惠保险,“一站式”结算系统开通运行。全面完成36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医保扶贫政策惠及扶贫对象22.35万人次。将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90元和420元,低保线稳定超过省定扶贫标准;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510元和550元,照料护理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60元、260元和520元。对困难家庭精神病人提供免费定期巡诊、免费常规检查、基本控制性精神药物治疗救助和住院治疗救助,累计药物治疗救助11068人次,住院治疗救助1224人次。救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3万名、救助金额2700万元。
推进项目提质增效。深入开展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对2016、2017年实施的689个产业扶贫项目进行全面排查,截至目前672个实现收益、占比98%,累计收益1968.5万元。2018年实施的113个项目进展顺利。建设扶贫车间41个,吸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178人。5家企业获评全国就业扶贫基地。3家企业被评为首批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建有残疾人就业基地40处,(下转2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