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 山小鲁
进入腊月还没有几天,住在乡下的母亲照常例急切地打来电话,“你们单位什么时候放假呀?估计哪一天能够回家过年?”尽管此时农历新年还早,归期也无法确定,我依然满心欢喜撒着善意的谎,“放假的时间早就确定了,我们很快就会回去的!”
电话那头,母亲开心地对着父亲絮叨,“老头子,儿子、媳妇和孙子马上就要回来了,那吃的喝的准备好了没有?”电话这头,豆大的泪珠情不自禁在我的眼眶里直打滚,被人疼爱的幸福,在心头洋溢开来。
“幸福从腊月开始/快乐在新年荡漾”,放下电话,我随即在纸上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并大声地朗诵给儿子听。对于后一句,儿子没说什么,可他并不认同腊月里的幸福,对城市里的腊月更是困惑,“除了商场里人流熙熙攘攘之外,这与平时没有多大区别呀!”
的确,城市的喧嚣和人情的冷暖,让人在与腊月漠视的对望中,生发的幸福感受可能只有短短的一瞬,更多的时候,人们要么直接回到乡村享受天伦之乐,要么间接皈依到精神的家园,使心灵聊以慰藉。而在乡下,所有的情形就迥然不同了,幸福与快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大人盼插田,孩子望过年”。幸福先从这句耳熟能详的农谚开始,主角自然是那些不谙世事的孩童。女孩子们三五成群地相聚在村头,炫耀、攀比着新买的衣服,羞赧地交流着小小的心事,愉快地商讨着新年的计划。男孩子们呢,在雪地里打仗,在冰上追逐,在山坡上烧烤,在屋檐下放炮,身上干一块湿一块的,脸上黑一块黄一块的,可是他们全然不顾。那桀骜不驯,那无拘无束,让刚刚在外地打工归来的父母也不愿多说什么,甚至有人喜滋滋地看着,偷偷地乐呢!是呀,孩子们的幸福就是家人的幸福,家人的幸福只有团圆才能体现,因此在农村,真正团圆的日子是从腊月开始的。
“喜酒盈杯喜,新人迈步新”。幸福又从迎亲嫁娶的喜庆鞭炮声中传扬开来,此时的主角已经换成了俊男靓女。现在的年轻人没有几个留守在家,他们为了生活也为了理想,在正月里就结伴外出,辛苦打拼,而要完成终身大事,就必须等到腊月归来。结果春节之前,这家出嫁的鞭炮没停,那家迎亲的唢呐又起,每个村庄在同一天承办喜宴的就有好几家。年尊辈长者更是东家请、西家接,一个个喝得面红耳赤的,打着饱嗝剔着牙,连呼:“过瘾!过瘾!”
“幽幽盼儿归,归来喜欢颜”。幸福更从老人们期盼的目光中流露出来,这种幸福无法用金钱买到。单单就说父母打来的电话吧,从时间上确实早了些,可是两位老人从年头盼到年尾,还不是想着一家人围坐一桌,乐陶陶地话人情世故,道离别相思,说趣闻奇事……在这短暂的日子里,世界上所有的快乐只有一家才能分享,所有的温馨只有一家才能体味。难怪有人说:期盼是一种煎熬,也是一种幸福。
带上礼品,背上行囊,我会携了妻儿,在腊月里尽快回到我的故乡,去看幸福在孩童的顽皮中流转,在新人的对拜中传扬,在父母的脸上荡漾……
■本版摄影 心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