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6日
首页
第03版:

从济宁实践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

■安鲁新 吕晓燕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018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局之年,济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中形成了一些初步成果,积累了一些经验、做法,通过梳理、总结,得出几点思考和启示。

产业振兴先行

产业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根本。实践证明,一个村庄如果有了适合本地域发展的产业、有了自身的特色产业、有了与资源禀赋相结合的产业,哪个村庄就会得到较好的发展。产业是经济基础,没有产业,就没有村庄经济,就没有发展动力。

抓产业振兴,就是打好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按照《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要求,注意处理好几个问题。一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二要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三要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提质导向转向;四要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

济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中,凡是搞得好的村,都有自己的产业,不管是通过土地流转搞规模化经营,还是通过合作社发展特色产业,或是发展绿色生态旅游产业、电商产业亦或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都是把产业振兴作为优先发展的重要抓手。

完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乡村发展的重要环境支撑,没有路、水、电、暖、气、网等基础设施的支撑,工作和生活环境就不能满足村庄发展需求。可以说没有完备的基础设施,村民就无法生活甚至生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以完善基础设施为前提,通过产业振兴,带来经济发展,通过经济增收,完善基础设施。

现在许多村庄,基础设施还很不完善也比较落后。乡村道路有些没有硬化,有的硬化但没有排水设施,导致恶劣天气时就积水严重、泥垢满地。有的村庄还未通自来水,多数还靠打井吃水,水质也难以保证。还有一些村庄,仍靠劈柴取暖,不仅污染环境,取暖效果也不佳。另外没有燃气设施,条件好的农家靠天然气罐取火做饭,大多农户却依然在烧地锅。这几年,互联网不断普及,农村上网率有所提升,但多数人不会用也是现实问题,信息基础设施还不普及。

另外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短缺,如卫生室、公共厕所、公共饮水点、垃圾处理装置等几乎见不到,不断完善这些基础设施,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方向。

发展村集体经济

乡村振兴,经济先行,经济先行就得发展村集体经济。农村集体经济指主要生产资料归农村社区成员共同所有,实行共同劳动,共同享有劳动果实的经济组织形式。村集体经济可以说是村庄发展的兜底和再生动力。个别村民富了,并不代表所有人都会富。现在许多村是集体经济“空壳村”,村民富,集体却穷,只有壮大村集体经济,才能保障所有人都能得到基本生存、生产和就业的保障。

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目前邹城市所有村庄已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各村建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正探索一条培育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新路。

找准发展途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搞“一刀切”,也不能完全照搬照抄其他村庄的做法,要结合实际和自身特色优势及资源禀赋,寻找实施乡村振兴的具体途径。只有路子找对了,村庄才能得到有效发展。例如,有的村庄种植农作物,某年市场需求巨大,就在来年都跟着种植,结果增产不增收,农产品都烂在地里,卖不出去,赔了本。所以,不要看到别人发家致富,就盲目模仿、一窝蜂上,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通常会吃大亏。因此一定要结合本地优势和资源禀赋,因村施策、因地制宜、据优实施,才能找准路子、良性发展。

实施人才振兴

没有人才振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将难以维继。实行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让各类人才在乡村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

实施人才振兴,应立足本村村民、本籍外地人才,宣传家乡美好发展前景和为家乡做贡献的理念,吸引有识之士回家乡做事、谋事和献计献策。同时开展各种专项培训,为村民灌输集体意识和互帮意识,通过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培养其中的先进人士成为致富带头人。教育培养村庄的孩子们好好学习,将来学有所成积极为家乡做贡献。

抓党建是保障

党中央提出来要加强农村的基层基础工作,也就是说要建立健全以党组织领导为核心,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所以在乡村组织振兴方面,首先强调要加强农村的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体现党对乡村振兴的全面领导。

实践证明,抓党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保障。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主线,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作者单位:中共济宁市委党校 济宁市任城区广播电视二台)

2018-12-16 1 1 日报 content_613489.html 1 从济宁实践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