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4日
首页
第07版:

男人生命中的两个日子

汪长明

生活中有着许多的节日,对于多数人来说,如果十天半月没有一个值得他(她)去参与的节日,可以认为,他(她)是一个快要被社会淘汰的人。

性别是社会的自然分工,而节日是自然的社会分工。像中国的春节,它的最原始、最基本的功能,是基于农耕文明时代,人类对于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社会化诠释,从而使节日逐渐具有文化、历史与社会内涵。

人类具有怀旧念往的精神品质,节日与事件是其主要对象与指向。那些在我们记忆中可有可无、或重或轻、若即若离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被另一个更有意义、更值得铭记的事情所排斥,并在我们的思想库里逐渐被过滤、溶解或淘汰,成为我们记忆中的过往云烟。

对一个男人来说,生命中没有比出生之日和结婚之日更需刻骨铭心的“私人节日”了。其一,这两个日子是他生命中息息相关、至为重要,甚至不可或缺,亦无从或缺的两个女人——母亲和爱人赋予的;其二,这两个日子守着我们生命的两个驿站,一个与生俱来,一个终老而去。

固然,这两个日子对女人一样重要。而男女之别,是因为母系氏族时代以后,男娶女嫁成为各个社会得以维系与承续的通行法则。在社会性别心理学视角下,结婚很大程度上是女人对男人的许配与托付。因而,相对女性而言,男人理应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可以说,记住出生日和结婚日,在很大程度上是家庭与道德义务的直观体现,也更有力地说明这两个“私人节日”在人生历程中的重要性。

出生,让我们拥有了鲜活的生命,进而以众生名义、成员身份,拥抱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结婚,让我们拥有了永恒的伴侣,名正言顺、功成名就地拥有一份天长地久的爱情。前者属物质范畴,让一个人有了存在;后者属精神要义,让感情有了归宿。两全其美,人生始得圆满和完整。

母亲是我们的生命之母。如果没有出生之日,我们或存在于无,或胎死于腹,或夭折于野,注定没有也永远不会到来人间。爱人是我们的生命之侣,如果没有结婚之日,我们或独处一世,或孤老一生。

出生之日,是我们与母亲的血亲标志,是我们诞生于母体,并以独立个体的身份,脱离母体的时间标记,它使我们与母亲之间保持着永恒的血脉之缘。结婚之日,是我们与爱人的姻亲符号,并由此衍生出与孩子之间的血亲之缘。它使我们与爱人之间,保持着神秘的肌肤之亲和永恒的情感纽带。这是一种看似复杂、曲折,却美轮美奂的人类学逻辑。

珍惜自己的生日吧,一年一度,它只属于两个一脉相承的人——你与你的母亲。生日,应让我们多一些精致的吝啬,多一点谨慎的吝惜,从而对生命心存敬畏,对日子心存感念。

铭记自己的结婚之日吧,给你和你的人生伴侣一次情感复习的机会,一生一世。这份珍惜,是对自己生命臻于至善、人生趋向至美的隆重献礼和至高礼赞。如果说,生日的意义至少应取其一半,用来表达对母亲的心灵感恩与道德敬仰,那么,结婚之日就是对爱人的双重礼献——它是生命伴侣组建生命与命运共同体的日子。

出生纪念日,一年一次,愈过愈少,终归于零。纪念它,我们做的是生命长度的减法。结婚纪念日,一年一回,愈来愈多,多多益善。纪念它,我们做的是人生圆满的加法。

人世无常凡一次,夫妻有缘共三生。我们带着失落的情怀,面对出生纪念日的递减,而怀着高昂的思绪,迎接结婚纪念日的递增。

在一加一减、一多一少中,我们找到了情感的归宿、思想的寄望、生命的平衡,从而赋予我们对人生更深沉、更精准、更彻底的思考、解读与悟达。

无论出生纪念日、结婚纪念日,还是任何一个对自己有意义的节日,“记得”才是最好的纪念和礼庆。“记得”,因记而得,记而有得,内化于心,冥化于情,是一种怀想、一种思忖、一种惦念,在我们心中胜过任何外在仪式化盛典和物质化礼遇。

2018-12-14 汪长明 1 1 日报 content_613168.html 1 男人生命中的两个日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