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3日
首页
第04版:

(上接1版)让“文化济宁”品牌更加光彩夺目、深入人心。同时,也为我市下步打造“南有博鳌,北有尼山”的国际级论坛、组建孔子大学、持续掀起“尼山旅游热”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发挥优势

不断提升济宁国际知名度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济宁的殷切期望和要求。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视察济宁时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他强调,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之后,总书记又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文化自信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繁荣兴盛中华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方向。

我市牢记总书记嘱托,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大力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努力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进程中当好排头兵。

第五届尼山论坛有来自世界27个国家和地区的26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共举办各类演讲和对话27场,论坛无论是从层次上还是数量上都达到历届之最,参加本届论坛的学者涵盖亚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他们当中既有美国国家人文与科学研究院院士小约翰·柯布、阿尔巴尼亚国家科学院院士沙班·西纳尼,又有哈佛大学的罗斯·特里尔、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教授等国际知名学者。众多知名学者欣然接受邀请,纷至沓来,无疑说明从2010年至今,尼山论坛已经成为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跨文明对话平台,成为世界学者公认的国际性文明对话和学术交流高端平台。

尼山论坛历经五届,不断走向成熟,充分展现了我市开放的胸襟和包容的心态。举办尼山论坛,开展世界文明交流,有力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进一步擦亮了“首善之区”的文化品牌。尼山论坛已不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品牌,也日益成为济宁的闪亮名片。

做好“文化+”

提升传统文化“双创”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山东考察济宁时指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市立足传统文化资源丰厚优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济宁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自觉承担起“兴文化”的使命任务,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进程中当好排头兵。

历届尼山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提升了我市知名度、美誉度、关注度,也成功搭建起了合作交流的平台。第五届世界文明论坛除了一些学术研讨交流活动,还组织举办了中国研学旅游国际营销大会、儒商大会嘉宾东方圣城行等一系列宣传推介、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活动,搭建了文化交流、经贸合作的广阔平台,来自世界15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名世界500强、国内500强、著名央企、民营巨头、国内外知名商会和有关领域专家学者参加,共推介了我市85个重点产业项目,签约项目26个、总投资440多亿元。

论坛的成功举办犹如一笔宝贵财富,为我市发展争得了国家和省里的重视和支持,为下步发展赢得了机遇,对外扩大了我市开放和交流,有利于更好地“走出去”“请进来”;对内开阔了自身境界视野,增强了文化自信,提振了干部士气,激发了拼搏精神,并将进一步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

孔孟大地深厚的文化底蕴,正加速转变为文化生产力,为加速首善之区建设,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贡献不竭的济宁力量。

2018-11-23 1 1 日报 content_604616.html 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