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邹城讯(通讯员 马文鹏 胡盼盼 吴洪臣)邹城市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完善社区党组织牵头的“三个三”联动机制,通过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构建起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落实“三大保障”,构建规范化的治理体系。完善组织架构。健全“街道党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四级组织体系,积极推进街道党组织赋权增能减负,建立“乡呼县应、上下联动”工作机制,调整优化城市社区规模,成立38个“社区大党委”,确保服务半径控制在“步行15分钟”范围内。夯实工作责任。建立街道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制度,将指导社区党组织、党员融入社会治理工作作为重要内容,把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工作纳入街道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切实树立重抓党建、重抓服务、重抓社会治理的鲜明导向。强化资金支持。市财政每年投入1.5亿元,兜底基层党组织运转经费,充实配齐党(工)委专兼职组织员。定期上调党组织运转经费,2020年达到每个社区20万元,坚持使用性质、下达渠道、管理职责、监管体制不变,确保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
抓实“三个重点”,推动党组织向最基层延伸。实施“红帆驿站”建设攻坚行动。在居民小区、网格、商圈、楼宇等建设“红帆驿站”263个,配备各类服务设施,培养“红帆领航员”,推行帮办代办便民服务,让党员群众享受到了便捷高效的“一站式”服务。推动“红色物业”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推出红色物业创建15条措施,在老旧小区由社区托底管理,推行“简·益”物业模式,全市263个住宅小区已有253个实现了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96.2%。建立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和小区党组织联建共建制度,打造党组织领导下的多元治理、共建共享新格局。小区党支部引领共治共享。由社区党组织主导开展业委会组建工作,新改选或组建业委会党员比例全部达到60%以上。启动居民小区共产党员户摸底排查工作,推动有3名以上党员的居民小区成立党支部,建成小区党支部263个,引导居民群众广泛参与小区治理。
做优“三项服务”,破解社区治理难点问题。党组织和党员“双报到”,开展志愿服务。组织132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4172名党员到社区进行报到,累计服务群众4.9万余人,涌现出燕京社区“管得宽”老年志愿服务队等一批先进典型。组建“民情书记”团队,开展民意“5”来听行动,形成结对共建、资源共享、活动联动、党员联管的工作新常态。升级党群服务中心,实施精准服务。通过新建、改建、扩建、整合等方式,建成党群服务中心38个,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了接诉即办、民呼必应。吸纳联建单位、社会组织、专业市场、楼宇商圈等,组建“党建工作联盟”。其中,燕京社区打造的红星美凯龙商圈党建,将党建引领融入商圈文化,实现良性互动。打造供需对接平台,提供“菜单服务”。探索为民服务代办、党员认领服务、居民说事等模式,开展“菜单式”服务,共同解决群众难题。充分发挥智慧党建云平台作用,推进“智慧社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让居民实时表达诉求、在线办理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