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9日
首页
第07版:

草枯霜花白

姜佃友

“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每每霜降之时,看到遍地白霜,想起这句话,一位恩师冷冰冰的面孔,便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他是我初中的语文老师,一个不会笑的人,用“冷若冰霜”这个词语来形容甚为恰当。

上学路上,看到路边的衰草上落满了白惨惨的霜,我的心便抽搐起来,左手神经质地按在书包上。昨晚天气不好,跟着母亲抢收地瓜干去了,作业的事早就抛到九霄云外了,面对我的将会是怎样的惩罚呢?

劈头盖脸的一顿训斥,加上教鞭敲在脑壳上的疼,就像是一场冷冷的霜,覆盖在我稚嫩的心瓣上。好在那时农村的孩子皮实,没几天,心中的郁闷也便烟消云散了。不过,对于作业却是不敢懈怠了,这种羞愧与淡淡的仇视和之后的感激交织而成的情绪,以及后来步入讲坛的亲身经历,演变成对老师的理解与尊敬。

时光荏苒,岁月流转,恩师早已满头华发,我也鬓发微霜,无奈下只好用一管染发剂,掩饰着岁月零星而频繁的馈赠。这种馈赠是多么的无情而让人伤感啊!而恩师面对岁月慷慨的馈赠,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呢?以我的心态,恩师岂不是要终日沉浸在浓浓的伤感之中无以自拔了吗?

霜是秋天的眼泪凝集而成的吗?在春华秋实的欣喜里,不知不觉中已沁入了丝丝缕缕的凄清与悲凉。但是,月盈月亏、生老病死,谁又能篡改呢?“我花开后百花杀”“满城尽带黄金甲”,渐浓的凉意中,秋阳依然一副灿烂的模样,满坡的野菊花粲然怒放,心里头近乎窒息的火焰遂慢慢复燃。

伤感是徒劳的,唯有敢于接受,乐于接受,才能体悟寂寥的韵味,沧桑的意境。“谁言秋日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细细打量一草一木,虽然“枯草霜花白”,却又“寒窗月新影”,自有一番情趣。

生活的原野里,除了白的霜,白的云,还有黄的菊花,还有红的朝阳和枫叶,还有蓝的大海与天空,这些缤纷的色彩演绎着生命的天空。人生饱含着酸苦,还有辣,最多的是淡淡的甜,丰衣足食,亲人牵挂,如秋日怒放的菊花,氤氲成一池蒸腾的温泉。

“驿内侵斜月,溪桥度晚霜”“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霜中的寂静与清冷,不也是难得的际遇与境界吗?在静谧里细点物是人非的变迁与得失,思考生存与奉献的意义,少了些许偏激与冲动,多了一些成熟与淡然。

霜降,是节气中不可或缺的关头,也是人生路上必经的一座独木桥。只有经历寒霜,枫叶才火一般红,才有了层林尽染的壮阔;寒霜热烈地拥抱中,柿子们红润动人,如同一盏盏点燃的灯笼,让萧索的世间温暖而生动。双鬓飞雪又如何?无常的是人生,有常的是心胸。脚下的寒霜,越发像是一片片晶莹的白银,一片片剔透的白玉,折射出心清气爽的光芒。

2018-10-19 姜佃友 1 1 日报 content_592956.html 1 草枯霜花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