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次捧起《平凡的世界》,我立刻又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它像一幅恢弘的历史卷轴,从1975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飘洒着“细濛濛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的日子娓娓道来,恢弘跌宕,辗转迤逦,一直讲述到1985年暮春时节。作品从“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一直跨越整整十个春秋寒暑,直到“温暖的季风吹过了绿黄相间的山野;蓝天上,是太阳永恒的微笑”。
路遥是我最喜爱的当代作家之一。重读《平凡的世界》,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整整一个时代,是路遥那颗悲悯济世的心。时代的变迁,生活的坎坷,人生的奋斗,人间的沧桑正道,命运的悲欢离合,催人泪下,激人共鸣,却又如此地荡气回肠,直透人生。三部经典,百万余字,历时六年,鸿篇成而蜡炬烬,路遥用生命诠释的史诗情怀,字字沥血,实为一个伟大的作家的生命绝唱啊。
这里,我仅谈三个片段。因为职业的关系,这三个片段都与煤矿有关。
第三部,卷五,第二章,孙少平从黄原启程到铜城矿务局大牙湾煤矿。
“这没有什么。对于一个已经闯荡过世界的人来说,他并不因此而感到孤单和难受。不,他不是刚离巢的小鸟做第一次飞翔,他已经在风雨中有过艰难的行程。此刻,他的确没有因为无人送行而惆怅若失,内心反而弥漫着欢欣而温馨的情绪。的确,无论前面等待他的是什么,他总归又踏上了人生新的征途”。这不正是少平踏上崭新生活的宣言么?
“少平两只手扒着车帮,环视着这个熟悉而亲切的城市,眼里再一次含满了泪水。别了,黄原!我将永远记着这里的一切;你留在我心间的无论是忧伤还是欢乐,现在或将来对我来说都已是甜蜜;为此,我要永远怀恋你,感谢你……”这是多么抒情的告别啊!是啊,在那个年代,一个农业户口的孩子一旦当上了工人,挣上了工资,拿到了粮本儿,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特别是对于少平这样的家庭。我们为少平感到欣慰和激动的同时,也和他一起对前途充满了憧憬。
汽车从天不亮就出发,一直开呀开呀,年轻人的心情也在颠簸中,经过了漫长的期盼,心情三起三落,直到夜里十点钟才到达目的地,在热烈的欢迎气氛掀起的高潮过后,紧接着再泼一盆凉水,疲倦之极的他们,走进破旧的大窑洞,心是否落到了地上呢?别忙,还有下落的空间,殊不知,撑起这片辉煌的还在深深的地下。
少平在大牙湾的第一夜是令人难忘的。与众不同的他是那么孤单,是那么无所适从。当他在伙伴们冷漠的目光中,因连一床被褥都没有而懊丧时,他“在自己的床边上木然坐了片刻,便走出这间闹哄哄的住所,一个人来到外边”,他“立在院子残破的砖墙边,点燃了一支廉价的‘飞鹤’牌纸烟,一口接一口地吸着”。面对矿山密集而璀璨的灯火和一列列黝黑而模糊的山的剪影,“不知为什么,一种特别愉快的情绪油然漫上了他的心头。他想,眼下的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不久前,他还是一个流浪汉,像无根的蓬草在人间漂泊。现在,你已经有了职业,有了住处,有了床板……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列宁说。嘿嘿,一切都会有的……”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少平,我们喜爱少平,不正是因为他这种质朴而坚韧的性格吗?工作中,生活中,当我们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时,我们如果能像少平那样,多想想有了什么,我们克服苦难的信心就会大增。积极的心态,看事物总会有积极的结论。
第三部,卷五,第十一章,田晓霞跟随少平下井体验后,离开大牙湾煤矿。
“她紧紧抓着少平的手,和他一起弯腰爬过横七竖八的梁柱间。这时候,她更加知道她握着的这只手是多么有力、亲切和宝贵。热泪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和汗水一起在脸上漫流。她也不揩这泪水——黑暗中没有人会看见她在哭。她为她心爱的人哭。她现在才切实明白,他再吃什么样的苦,他所说的沉重倒究是怎么一回事!”“她眼前只是一片黑色:凝固的黑色,流动的黑色,旋转的黑色……”“任何堂皇的地方,怎么能和这里相比?我最喜爱的颜色也将是黑色。黑色是美丽的,它原本是血一样的鲜红,蕴含着无穷的炽热耀眼的光明……”
“又是红地毯。杯盏里是红葡萄酒,盘子里是红鲤鱼,高朗的脸泛出兴奋的红光,柜台上播放轻音乐的收录机闪着红色的讯号……
可是,她眼前却又流动起排山倒海般的黑色。她的心又回到了远方幽黑的井下。黑色。是的,黑色。黑色之中,他和他的同伴们黑脸上淌着黑汗,正把黑色的煤攉到黑色的溜子上……”
好一串红与黑的对比!纯真的爱情能否跨越这红与黑的天堑?晓霞对少平的爱,在现实生活中究竟是怎样的结局?路遥是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他笔下的晓霞是那么可爱与完美的女性,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或许,作者自己也想不出更完美的结局,这又不能不让人黯然神伤!
还是第三部,卷五,第十七章,忧郁的少平满怀着对爱情的郁结与对未来生活的迷茫奋力劳作。
自从晓霞离开煤矿后,少平就一直纠缠在一团纷乱的思绪中。
现实生活与理想生活目标的差距,有时很远很远,有时是看不到希望的彼岸的,我们该怎么办?我们该如何面对生活?
但是,可爱的少平向来具有说服和开导自己的本领;他不会因此就使自己的精神陷于困顿——直接的结果有时却恰恰相反,他反而奇妙地对生活更加激发了热情。
“生活中真正的勇士向来默默无闻,喧哗不止的永远是自视高贵的一群。只不过这些满脸黑汗的人,从来不这样想自己,也不这样想别人。劳动对他们来说是一件惯常的事……”
“艰难带给人的是心灵的充实。人处在一种默默奋斗的状态,精神就会从琐碎生活中得到升华”。
这是多么深刻、精炼的人生哲理啊!
作为最好的解读,我们应该再读一读他在弥留之际创作的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
无数次掩卷沉思,无数次热泪盈眶,无数次高声诵读,读《平凡的世界》,体验不平凡的心路历程。
《平凡的世界》 路瑶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