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国庆节前后,都是老家忙秋的时候,打枣、收玉米、割豆子,还有刨花生等等。
相对来说,刨花生这活还算好干,干净透气,但也很麻烦。
刨、敲、拾、摔、晒、扬……工夫真的是不少费。
先说这刨吧,地干了不行,像铁板一样,刨不动,地湿了也不行,泥巴块,粘乎乎,不利索,不干不湿最好,用三齿钩一刨,轻轻一掀,一窝子又白又胖的花生就从地里翻出来了,挤挤歪歪,怪喜人的。
尤其是沙土地,根本用不着三齿钩,用手轻轻一拔,像孙悟空召唤土地爷一样,立马就乖乖地出来了,一个也落不下。
当然,这刨花生亦如人生之事,十之八九不如意,每次都多多少少会带出一些泥巴来。
这就需要第二道工序——敲。
将刨起的花生晾晒一晌午,用三齿钩或者钉耙子或者铁锨朝着花生翻起的根部一敲,土就散落了,只留下几十个花生头对着头,似乎在听报告,都很认真,绝没有打哈哈或交头接耳的坏动作。
拾,这道工序分两种,一种是把带花生的秧子拾掇一块,摆成一排排的,如阅兵式上的方阵一样,威武壮观。根部一律朝南,面向太阳,这样便于直晒,也会给它们一个好心情。
干累了,你若闭上眼听,一定会听到它们在合唱——太阳出来我爬山坡,爬到了山顶我想唱歌……
拾的另一种活,是把落下的花生都捡起来。这活说来最简单,伸手一捏放篮子里就是,实际上却是最累最烦人。
为啥?因为太多了,遍地都是,得老是蹲着,不停地捏啊捏,像极了老奶奶讲的故事,永远是那一个,一遍遍地讲,没完没了。
等到秧子上的花生干得差不多了,然后就把它们抱一块,围作城堡状,中间放上地排车,抓一把把的秧子朝着车帮使劲摔,一窝窝的花生,不管是大胖子还是小瘦子,就都疼得龇牙咧嘴地掉下来了。
把一车厢一车厢的大胖子小瘦子倒在铺好的油纸上,或直接倒地上晒几天,干了,趁风大,在路口或平房顶上一扬,土啦草啦就都一块儿随风而去,只留下白花花的花生,养眼极了。
老百姓不容易,如果有几亩花生,那一定得是刨个腰酸背疼腿抽筋。当然,这东西要比小麦玉米价格高,等卖出去,换来一把绿一把红的时候,笑得也就忘记了一切的劳累。
刨花生如刨人生,有付出就有收获,辛酸和欣喜五五开,而最美的是把付出和收获都忘了,坐在花生堆上看日出日落,风生涟漪,那一天天的日子也便如花生细碎的小花,淡然而恬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