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码头 杨福成 前几天刚从书上看过,我要去的这个县城,曾是北方最为繁华的码头,全国各地的富商云集于此,热闹得很。 我想,时间虽然过去了很久,那时的容貌还应在吧,就特别向往,盼着早一点到达。 坐的长途公交车很破,路也是坑坑洼洼,车路一配合,哐啷哐啷响个没完没了。 “车上要讲卫生哟,垃圾不能乱扔!你看,你看,这是谁扔的,太没素质了!”说着,司机从车厢里捡起那个被踩扁的牛奶盒,拉开车窗,随手扔了出去。 这是上车前的一幕。 听口音,司机是那个老码头的人,他的举动,让我立马对老码头的文明打了折扣。 “坐车不?” “多少钱?” “先上来再说啊!” “多少钱?” “在车站买票三十,出来车站上车二十!” “以前不都十五吗?” “十五就十五,快上来吧!” 刚出车站,听着乘客与司机讨价还价,我看看手中的车票,有上了贼船的感觉。 司机是个老手,别看路不平,可他能一手扶方向盘一手打电话,三四个小时的车程,他就没消停。 终于到站了,下车后先是一块招牌——天下第一牛肉粉! 呵!还真有老码头的底气,一个逼仄的小吃店敢起这么大的名字。 想打个出租车去宾馆,可寻不见,电瓶的机动的三马子倒是不少,都不停地来问“到哪去啊,便宜点把你拉过去!” 这么热情,好意难却,就上了一辆。 车上还有个小孩,我还没说话,司机就说,接孩子放学,顺道再拉客挣点钱。 嗯,这是商人后裔了,不管干什么,都随时想着挣钱。 走了不少路,到宾馆了,一付费,还真便宜——五块钱。 在宾馆简单洗洗,就赶紧出门寻找老码头。 无论到哪儿,我都喜欢看老文物,老石头、老院子、老街道、老河流甚至老树木都行,老的东西,才有味道。新的,没年岁的东西,做得仿得再好,也总是浅薄,不耐看。就像年少的人一样,再装成熟,也是嫩得很。 这么想着,走了一下午,县城的大街小巷都转遍了,却也没有看到一处古迹,到处是新建的小区新修的马路,还有凉皮凉粉麻辣烫的叫卖声。 老码头呢?老商铺呢?老物件呢? 其实,我很多次经过这个县城,从没有逗留过,就连一顿饭也没在这儿吃过,觉得很是遗憾。现在我住下来了,到处寻了看了,却更遗憾。 晚上出去吃饭,宾馆附近又是一个“天下第一”——“天下第一鱼庄”,我爱吃鱼,可这招牌太大了,不敢吃。 再往前走,路边垃圾场的一阵异味扑来,那么浓烈,我不知道,这是不是老码头昔日繁华的鱼腥。 这个县城的老码头消失了,那个县城的老码头消失了,又该如何对话古人呢?不能与古对话,再好的人和物,也难免浮躁和浅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