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时的一个午后,飘起鹅毛大雪。到晚自习,校园内苍茫一片了。放学后奔出教室,顶风披雪七八里路,夜阑人静,内心却生出了恐惧,只顾一路奔行。到了村口,见还有三五家灯明,才安了心,脚步慢了下来。身上的热汗渐凉,寒意又从背后袭来。
进了家门,母亲正在灶上忙活。听见响动,知道我回来,就迎出门,拍掉我身上的雪,把我拉到厨房里。真的是饿了,我贪婪地吸着锅里冒出来的饭香。母亲先盛了一碗红薯小米粥,让我趁热喝。我一手端碗,一手执筷,边吹边啜,稀里哗啦喝个底朝天。母亲又给我添了一碗,两碗粥下肚,喝得我头顶冒烟。
冬夜里,母亲总给我煮点热粥,煲在锅里。我常读书写字到深夜,四肢冰寒,不能曲张。母亲把一碗热粥端到我的书桌上,嘱咐喝了就睡吧。粥养人,爱暖人,那热粥里明明都是母爱,温暖着冬夜里的我。
后来我离乡远走,与母亲不能时时相见,热粥却不曾忘。每每冬夜苦寒,就在电热煲里煮些粥,芸豆、小米、麦仁都放些,当然,不如母亲煮的绵柔可口,好赖也算是一碗热饭。
读王蒙的《我爱喝稀粥》,很赞同这句:“稀粥是人软弱时非常念想的东西,身体有恙,喝上一碗稀粥,清心败火,安神止惊,那一种软绵绵的舒服,像躺在母亲怀中的婴儿”。少年时,我身体羸弱,冬日常感冒,饮食无味。母亲常用稀粥代饭,佐点榨菜之类的小碟,我还能勉强吃些,也有了力气。倘不是母亲的照料,怕我不如现在这般好的。
喝粥年月久了,也慢慢悟出妙处。如大诗人苏东坡云:“夜饥甚,吴子野劝食粥,云能推陈致新,利膈益胃。粥既快美,粥后一觉,妙不可言也”。喝粥,也能体验神仙的乐趣。
其实,读一本好书,亦如寒地里得一碗热粥,暖人精神。我觉得雪夜里,宜读《菜根谭》。“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人生常寂寥,雪夜尤静谧。身在万籁间,使得古贤者箴言的真谛。
喝粥,御风寒,是身体的需要,也是精神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