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峰修
近期以来,各地各部门都在积极围绕“放管服”改革,创新工作方法、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办事效率等方面促改革、做文章,得了较好的效果,一些地区和部门还推出了一些“放管服”改革便民新举措,受到当地广大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
不可否认,不少单位和领导在“放管服”改革过程中,的确是想了办法、施了大力、下了狠劲,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但仍有不少单位在做着“放管服”改革形式主义文章。譬如,有的单位围绕“放管服”改革外出参观、学习、调研,回来后便生搬硬套地在自己单位进行改革,往往花费了不少人力、物力、财力,效果却适得其反。有的单位围绕“放管服”改革组织本部门人员开动员会、学上级文件、谈工作体会,看起来开展此项工作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其实取得的实效甚微。
力戒“放管服”中的形式主义,一定要讲求实效。一是要少说多做。不求表面上的声势浩大,俯下身来操练“做工”。少几次的外出参观、学习、调研机会,多做些进村入户、倾听群众心声的工作;少几次开会动员、闭会座谈的交流,多做些围绕自身改革、创新、服务的工作实践。二是真抓实干。不要搞中看不中用的“花拳绣腿”,不做实际效果不大的“应景文章”,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实实在在的行动,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加以论证、认真解决。三是持之以恒,力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始无终。只做扎扎实实,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实现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不断提高政府效能的殷切希望。